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出行舒适度要求的不断提高,轨道交通已经成为了主要的交通工具并且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时列车的运行时速也在不断地提升,随之以轨道交通噪声为主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线路两侧一定范围内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由于轨道交通建成后大多靠近或贯穿城市,而我国城市人口密度较大、土地面积较少,若使线路两侧附近的居民远离轨道线,则必然会造成大量的土地浪费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为避免轨道交通噪声给沿线居民带来的严重影响以及在建成运营后由于治理噪声污染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在轨道线路设计之初,对线路两侧声环境进行准确的模拟和预测以及采取有效地降噪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准确快速的对轨道线路两侧声环境进行模拟和预测为目的,围绕国内外轨道交通线路两侧声环境的预测模式展开了以下的研究。1、从声学基础理论出发,对噪声源的类别、声波的传播特性以及国内外轨道交通线路两侧声环境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进行的研究,分析和总结了各国噪声限值标准的“松严度”。2、通过对美国噪声预测模式、德国“shal1 03”噪声预测模式、日本“北陆”噪声预测模式以及我国现阶段的噪声预测模式进行研究,分别从声源的类别、声源的空间位置、声波的传播衰减特性等三个方面对以上四国的轨道交通噪声预测模式中计算原理的优劣进行了分析和总结。3、进行现场调研和实地监测,分别采用美、德、日以及我国现阶段传统的噪声预测模式进行预测,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从数据的角度分析各国模式的优劣。4、根据美国、德国、日本等三国噪声预测模式中优点和我国现阶段噪声预测模式中的不足,对我国现阶段的噪声预测模式中参考点噪声辐射源强和声屏障等效频率进行了修正。为验证修正后的我国预测模式更加接近实测值,采用修正后的我国噪声预测模式进行预测,并与我国现阶段预测模式预测的数据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5、由于传统的噪声预测模式存在着预测计算量庞大,操作繁琐等缺点。本文将采用visual basic 6.0编程语言,对美、德、日以及我国现阶段和修正后的噪声预测模式进行编程,并与手算和实地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该程序的可行性,以期能使噪声预测工作向着程序化、可视化、简易化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