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以下简称“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自2006年实施以来,已进入到第二期,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检验政策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的“试金石”,因此,为了更好地完善“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充分发挥其为民族地区培养专门高级人才的作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必要对少数民族骨干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选择进行调查研究。本文通过访谈法与问卷法相结合收集信息,以深入访谈为主、问卷为辅对少数民族骨干生的就业选择进行调查研究。个体的行为选择是由需要和动机引起的,报考动机影响着少数民族骨干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和就业选择,结合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本研究把报考动机分为生存理性下的选择、社会理性下的选择和自我实现理性下的选择,通过对不同动机的分析,阐述访谈对象的就业期望、对政策的认知,试图客观、完整呈现访谈对象的就业期待。本文通过对调查资料的阐释和分析,尝试从内外部因素、政策制定和实施涉及的主客体、政策实施环节等角度探讨少数民族骨干硕士研究生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可归为政策因素、个人因素、家庭和同辈群体因素、招生和培养单位因素以及就业市场因素等五个方面。政策的特殊性直接决定了招生对象、培养方式以及就业的特殊性,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按照就业协议定向就业;个体对政策的认知程度的高低制约着对政策实施主体的期待和依赖程度;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人力资源以及就业机会起基础配置作用,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也作用于少数民族骨干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选择;招生单位和培养单位作为政策实施的关键责任主体,承担着培养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级人才的重要职责,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方面的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少数民族骨干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是关键所在。通过调查分析,本文认为:宏观层面,政策制定主体要加强各部门和有关单位之间的协调培养,上下联动,加大监督力度,确保政策的落实,稳步推进“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实施;中观层面,作为政策执行主体的地方教育行政等相关部门、承担培养任务的高校要加强政策实施能力,根据地区发展需要,细化招生对象和专业、落实培养工作,有序推进政策的实施;微观层面,作为政策实施对象的少数民族骨干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扩大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