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EHR医疗信息建模实践指南与协同工具开发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fangjit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促进医疗领域信息的互操作,解决医疗信息系统可扩展性差、难维护的问题,openEHR(open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组织提出了openEHR规范。其核心是通过两层建模,实现信患和知识的分离。两层建模思想能够让领域专家理解领域知识模型(原型和模板),进而使得领域专家掌控信患系统中的领域知识成为可能。  由于原型和模板具有特殊的表达格式与组织方式,领域专家需要熟悉大量的openEHR规范甚至信息学知识才能构建原型和模板,因而在实际建模时有很大难度。现有的openEHR模型构建方法大都停留在较为抽象的方法描述,大多数专家还是无法直接进行openEHR模型的构建,具体表现在缺少一个直观易理解的openEHR医疗信息建模实践指南的指导。同时,原型作为最大数据集,它的完整构建过程需要众多领域专家不断地参与、完善并达成共识。然而目前国内没有协同工具来支持openEHR医疗信息模型的协同构建。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论文针对openEHR医疗信息建模实践指南与协同工具开发展开了研究,旨在构建能够指导专家直接进行openEHR建模的实践指南,并开发国内的协同工具。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  1)首先,对openEHR规范进行了详细分析,先介绍了openEHR规范的目的,简介了其组织结构——参考模型、原型模型和服务模型,接着概述了两层建模思想,并重点剖析了参考模型和原型,介绍了参考模型的层次、每个层次的内容与意义,以及原型的内容、组成、格式等,参考模型和原型的设计实现了信息和知识的分离,同时原型与临床业务概念紧密结合,使得领域专家能够理解领域知识模型;  2)然后,调研了国内外已有的建模方法,分析并提取了建模的要点,为了提供更为直观的“手把手”式指导,结合临床建模实际,基于已有的建模方法和建模工具,构建了能够支持专家直接进行openEHR原型定义的建模实践指南。然后,选取了一个常见应用案例,进行了openEHR医疗信息建模实践指南的验证;  3)最后,分析了openEHR协同建模需求,整理了协同流程及其包含的环节,通过整合现有的原型编辑工具和协同流程,开发实现了协同工具。然后,选择原型的翻译作为实验场景,进行了协同工具可用性的验证。
其他文献
学位
我国是小型非道路单缸柴油机的生产大国,也是使用大国和主要出口国,它为小型移动机械提供动力,同时其尾气排放对环境产生污染。柴油机尾气中的颗粒排放主要由缸内燃料燃烧不完全
本文首先确定了GIPOF最佳折射率分布形式——抛物线型,得出了GIPOF数值孔径、相对折射率差等光纤性能指标较佳的取值范围。这为GIPOF制备实验以及模拟试验结果的比较、优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