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过对腹部手术患者进行不同PEEP值下的小潮气量机械通气,研究其对腹部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45例择期行胃肠道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三组:单纯小潮气量(8ml/kg)组(L1组),初始呼吸频率为12次/分钟,n=15;小潮气量(8ml/kg)复合5cmH2oPEEP组(L2组),初始呼吸频率为12次/分钟,n=15;小潮气量(8ml/kg)复合10cmH2oPEEP组(L3组),初始呼吸频率为12次/分钟,n=15。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按要求设置呼吸参数行容量控制通气。术中根据病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调节呼吸频率但保持潮气量不变。机械通气时间控制在3-5小时。术中全程监测所有病人呼吸参数、气道参数及动脉血气至拔管后1小时;所有病人分别于诱导前、通气3小时、拔管后1小时及术后24小时各采桡动脉血2ml分析血清中炎性因子(IL-8)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D(SP-D)的浓度变化情况;同时收集所有病人术后体温、白细胞数目、呼吸道分泌物,有无咳嗽、气喘等资料至病人出院。各组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则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⑴组内比较,三组病人拔管后1小时点(T5)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较通气20min(T1)、通气1h(T2)、通气2h(T3)、通气3h(T4)都高,P<0.05。组间比较,小潮气量(8ml/kg)复合10cmH2oPEEP组(L3组)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在通气2小时后较单纯小潮气量(8ml/kg)组(L1组)、小潮气量(8ml/kg)复合5cmH2oPEEP组(L2组)有所下降(P<0.05)。⑵IL-8组内比较,单纯小潮气量(8ml/kg)组(L1组)的诱导前水平较通气3小时、拔管后1小时及术后24小时三个时间点水平都高(P<0.05),小潮气量(8ml/kg)复合10cmH2oPEEP组(L3组)的IL-8在通气3小时后的水平与诱导前相比也有所下降(P值为0.014);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SP-D组内比较,单纯小潮气量(8ml/kg)组(L1组)和小潮气量(8ml/kg)复合5cmH2oPEEP组(L2组)术后24小时SP-D水平较诱导前、通气3小时及拔管后1小时所升高(P<0.05);组间比较,术后24小时的SP-D水平小潮气量(8ml/kg)复合10cmH2oPEEP组(L3组)较单纯小潮气量(8ml/kg)组(L1组)和小潮气量(8ml/kg)复合5cmH2oPEEP组(L2组)有所下降(P值分别为0.005,0.013)。其他组间组内比较未发现阳性结果。⑶三组病人的术后住院天数、白细胞数、体温及咳嗽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①三组病人拔管后1小时的肺功能较拔管前差,小潮气量(8ml/kg)复合10cmH2oPEEP组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在通气2小时后较另二组降低;②小潮气量(8ml/kg)复合10cmH2oPEEP组使患者术后24小时血清中SP-D释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