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静压过程中的传热分析及热压协同对食品中酶的钝化效果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ia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高静压处理过程中由于不同的传压介质具有不同的压致升温特性,升压后高压腔体中食品和介质的温度会发生变化。食品、传压介质和高压腔体壁之间由于温度差的推动会发生热传递,因此,超高静压处理过程中虽然腔体内压力均匀一致,但由于温度的变化,实际作用效果可能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分析超高静压处理过程中的热传递和热分布对准确控制处理效果非常重要。单纯依靠压力杀灭和钝化耐压的微生物和酶的效果不大,采用热压协同处理可提高对耐压微生物和酶的破坏效果,此时明确处理过程中的热效应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尝试对超高静压处理过程中的传热及热压协同对食品中酶的钝化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在超高静压处理过程中,由于机械能转化为压缩能和热能,流体会产生热增溢现象,即压致升温现象。压致升温导致介质在超高静压处理过程中不仅受压力的作用,而且还受温度的作用,不同介质的压致升温特性不一样,处理过程中的热损失不一样,导致处理过程的热历程也不一样。实验中通过测定降压后介质的温度变化并和绝热压缩情况下介质的压致升温值比较,测定了橄榄油和水作为传压介质在初温分别为20℃、60℃和80℃,压力为O.1MPa~600MPa条件下的温度变化历程。结果显示橄榄油的压致升温值比水大。压力越大,介质初温越高,处理过程中的热效应也越大。 压致升温导致了传压介质与高压腔体之间、传压介质与食品之间产生了温度差,因此会发生热传递,传压介质向高压腔体的热传递导致介质的温度降低(热损失)。实验中利用自制的聚四氟乙烯传压套筒作为内衬保温材料,比较了有套筒和无套筒时处理过程中的热损失,结果显示,在传压介质初温为20℃时,600MPa压力下的套筒的热损失减小30%左右,而且套筒的保温效果随施加压力的增大而增大,表明传压套筒具有比较好的保温效果。 超高静压处理过程中的热损失和传压介质内的热对流会导致高压腔内介质的温度分布不均。实验通过测定传压套筒内不同位置的温度,了解热分布的情况。结果显示传压套筒内由上到下、由内到外呈现由高到底的温度梯度。当套筒内部80℃水放置20min后套筒内上、下两层中心点问的温度差有9.8℃。套筒内的最低温度点在靠近底部的中心轴上。 实验研究了超高静压协同热处理过程中热、压对钝化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贡献。对于这两种酶而言,700MPa的压力对其活性的降低程度并不是很大(过氧化物酶的残存酶活为89.7%,多酚氧化酶的残存酶活为85.3%),单纯利用压力来对酶进行钝化并不是有效的方法。热压协同对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时的钝化规律相似。温度在热压协同钝化酶活性中起关键的作用,必须使得传压介质的初温达到一定值(对于水而言,初温要达到50℃)时,热、压的协同作用的效果才会比较理想(中温50℃协同600MPa压力处理时过氧化物酶的残存酶活为55.3%,多酚氧化酶的残存酶活为47.6%)。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现代化,机械设备产品一方面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面临更加苛刻多变的工况和运行环境。这要求设计者在设计阶段必须综合考虑和改善产品的时变性能
当前,各地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人财物有序流动、产供销有机衔接、内外贸有效贯通的状态正在“重启”,我国发展的内生动力正不断释放.神州大地,春意盎然,生机勃发.
期刊
脂质氧化是导致甜玉米冻藏期间产生不良风味的重要因素之一,脂氧合酶(LOX)是催化脂质氧化的关键酶。为探讨LOX与甜玉米风味变化的关系,本研究对新鲜甜玉米LOX进行分离纯化,研究其酶学性质及热失活动力学,同时追踪甜玉米粒冻藏期间脂氧合酶活性、脂肪氧化与风味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如下:1.甜玉米LOX的分离纯化以新鲜甜玉米为原料,通过丙酮沉淀、硫酸铵沉淀、透析、阴离子交换层析及凝胶过滤层析等步骤纯化得到
生物质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生物质秸秆产量巨大,急需得到合理的资源化利用。秸秆虽然具有价格低廉、产量高的优点,但其富含的K元素使得生物质
学位
为解决大型工业装置中两股气体在有限空间及短时间内快速混合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射流混合器,并采用CFD技术对乙苯与水蒸汽快速混合的射流混合器中三维流场与气-气混合过程进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基层是国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