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中国古典钢琴改编曲演奏构思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zhan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琴,乃为百年之物。这件可与整个交响乐队相媲美的乐器,最早还是以古钢琴的模样传入中国。钢琴的传播总赋予着政治色彩,赵元任的《和平进行曲》迈开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第一步,自此大量的作品涌现。然而早期的作品多是按照“洋人的东西需按洋人的方式操作”,从模仿摸索到融合探求,历经艰辛。20世纪50年代,正值新中国成立,在积累苏联经验基础上,具有民族传统音乐愈发显现。毛主席由此提出了意义重大艺术指导性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古曲的钢琴改编曲创作都依据与此并不断涌现。本文正是引用此话为主标题,并拆解到各个副标题中,仅仅八个字道出古曲改编曲的精髓。   本文从演奏者角度出发,以“构思”为主线,分别从三大方面论述古曲演奏,即在创作中诠释演奏、在技术中完善演奏,在艺术观中鞭策创造演奏。第一章为概述部分,分别对古曲钢琴改编曲界定、特性、与其他改编曲的联系、形成与发展、意义及价值做综述性分析。本章是对古曲宏观俯瞰,从本质上明确本文研究对象的范围。第二章从创作角度分析古曲演奏,分别从旋律、结构、织体、装饰音等方面切入。本章是以创作为蓝本,体现古曲的“钢琴化”特征。第三章是从技法角度研究古曲的演奏,分别从触键、节奏、踏板等方面切入。本章是放眼于演奏实践,体现古曲的“民族化”特征。第四章是艺术观研究古曲演奏,分别为中西的价值观对比、中西融合途径。本章是通过比较分析,寻求“民族化”与“钢琴化”融合之径。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用具有文学标题的语言描述,以此符合古曲的气质。从结构上来看,各个副标题统一于主标题,每章的第一段都有总结性概述,最后一章又是对今后发展的概括。无论是标题、还是结构都是与古曲一脉相承。另外,行文中运用比较法(横向与纵向)、文献法,表格与图例古曲中三首典型曲目为依据来源,即《夕阳箫鼓》、《梅花三弄》、《阳关三叠》。此文并非另辟蹊径,通过对现今国内学者研究成果发现,多是以逐个古曲创作和演奏切入,并注重曲式方面探讨。本文则是着眼于宏观,从共性中提炼要义,以演奏者的身份参与到创作者、听众的构思中。
其他文献
在漫长的中国绘画史中,有很多画家在自己生活的年代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绘画奇迹,给后世的我们留下了很多丰富的研究课题,然而任何时代的画家其创作思想总是和他生活的年代,环境
普契尼是十九世纪末意大利最卓越的作曲家之一,也是具有代表性的真实主义作家之一,他创作了一批又一批具有真实主义歌剧特征的歌剧作品,如果说威尔第的后继人是谁,那非普契尼
期刊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产品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眼球经济”时代到来,国内工业设计发展缓慢,如何使产品设计具有创新性,打动消费者,强化品牌,成为国内设计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产品张力
随着科技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新技术的发展势头会越来越猛。新的科学技术会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艺术与设计当中,影响和参与到艺术作品中。艺术与科学共同结合,参与人们的生活。也可
期刊
《弄臣》又名《黎哥莱托》,是威尔第的歌剧创作中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它是根据雨果的讽刺戏剧《国王寻欢》写成的三幕歌剧。吉尔达是这部歌剧中的女主人公。威尔第成功塑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