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的认识和归纳,现观察验方“调肝健脾通阳方”对稳定型心绞痛证属肝郁脾虚、胸阳痹阻型患者的中医证候、临床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变化等方面的改善情况,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疾病、基础用药、中医症候总积分、各单项症状积分、相关实验室检查上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均未有统计学差异,存在可比性。两组病例均予以西医常规基础治疗,但治疗组加用调肝健脾通阳方中药汤药治疗。连续给药14天,以治疗前后两组病例的中医症候疗效、中医症候积分、硝酸甘油停减率、心电图总有效率、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 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的变化情况等评价其疗效。研究结果:经过14天的临床观察,通过统计分析各项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在改善中医症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显效率38.2%,总有效率88.2%,对照组显效率19.4%,总有效率72.2%,组间比较P=0.03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中医症候积分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总积分及各单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总积分及胸闷、心悸、疲倦乏力、善太息、口苦症状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胸痛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55)。3、在硝酸甘油停减率方面:治疗组硝酸甘油停减率为82.4%,对照组为50%,组间比较P=0.0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在心电图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76.5%和66.7%,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P=0.209(P>0.05),无统计学差异。5、炎症因子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组内比较hs-CRP、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调(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hs-CRP比较,P=0.039(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间TNF-α、IL-6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实验室指标组内、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且均在正常范围内,未见任何不良反应,治疗期内两组用药均是安全的。结论:调肝健脾通阳方联合西药治疗肝郁脾虚、胸阳痹阻型稳定型心绞痛,能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中医症候、硝酸甘油停减率、hs-CRP,并且治疗期内是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运用及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