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大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形成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其中农村体育发展的相关理论思考影响着这一目标的实现。全面健身应当包含所以的广大人民群众,没有农村乡镇居民的健身,就没有所谓的全民健身;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也定然包括农村乡镇居民,没有农村乡镇居民的小康,也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同样,农村乡镇体育作为我国农村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基于此,笔者以本人所居住的凼底乡为调查对象,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凼底乡广场舞组织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并且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探索目前农村非正式体育组织所呈现出来的弊端,并且通过网络化来对农村非正式体育组织进行整合,为促进农村非正式体育组织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考察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农村非正式体育组织网络化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凼底乡广场舞组织为调查对象,从凼底乡广场舞活动的组织现状出发,探索目前农村非正式体育组织所呈现出来的弊端,并且通过网络化来对农村非正式体育组织进行整合。经过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凼底乡广场舞组织具有以下特点:广场舞组织数量较多,但是组织人数具有不确定性;广场舞组织分布不集中,分散在各个村落;广场舞组织的形式主要以自发的无组织的形式存在;广场舞组织的运动场地主要是村活动中心、门前空旷的空地、街道两旁以及学校附近;广场舞组织日常的经费开支大部分是自筹再加上少量的赞助。2.农村非正式体育组织存在以下问题:自发式、结构松散的广场舞组织没有去相关部门进行登记注册,广场舞组织都处于游离与合法性之外,因此政府没有太强的统一管理意愿;广场舞活动场地以及音响设备设施简陋;广场舞运动的参与者中,中老年妇女占大部分,广场舞专业技术指导人员欠缺;广场舞运动实施中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大多数都是广场舞运动参与者自筹而得;广场舞运动参与者信息网络环境构建不完善,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少,沟通方式少。3.通过农村非正式体育组织结构网络化的发展把乡镇基层行政管理的结构体系运用到农村非正式体育组织的建设中来,使得农村非正式体育组织的建设有效地结合了乡镇基层行政体系结构;通过关系网络化几种类型的发展能够有效的扩大人们对农村非正式体育组织的参与度;通过活动网络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各项体育活动认知度,使得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运动项目;通过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增加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方式以及学习运动技能的途径等等来对农村非正式体育组织网络化进行整合,促进了农村非正式体育组织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