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OLR估算高原降水凝结潜热及其气候影响

来源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ise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心和重视,气候及气候变化问题己日益成为各国科学家的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及影响日益加剧,从而给全球性及区域性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通过高原OLR与降水资料,分析了高原主体OLR与降水两者的关系,并通过OLR与降水资料的回归方程得出高原主体及东部的总降水量与降水凝结潜热结果,并研究了其变化规律,再研究了高原降水凝结潜热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及中国气候,得到了以下结论:   近30年雨季高原台站平均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递增率为3.1mm/10a。高原降水减少主要在其北部的干旱地区,高原南部的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水量的分布是东多西少,多雨中心在东经30°,北纬95°左右。高原平均OLR有减小趋势,高原OLR东南部低,西北部高,低值中心在东经30°,北纬95°左右,OLR低值中心与降水高值中心相对应,两者在时间变化上有较好的相关性。同时,降水与OLR在整体空间特征中呈相反趋势,结合主分量(PG1-PG3)的变化,可以得到高原北部降水减少,南部增加;而OLR则恰好相反,北部增大,南部减小。OLR与降水的空间异常特性呈相反变化趋势,这进一步的揭示出了在高原雨季OLR与降水两者的负相关关系。   由此,根据OLR与降水资料得出了5-9月及其各月的气候分区降水量与OLR的相关系数及其回归系数,并由此建立了回归方程,并通过各大区及小区的回归关系来估算没有站点的小区的降水量及降水凝结潜热。通过分析高原东部雨季的凝结潜热的变化,凝结潜热是有所增大,但其增大较慢。同时分析了高原主体雨季的凝结潜热的变化,发现高原主体的降水凝结潜热虽然也是有所增大,但是其增加幅度要远远小于高原东部。   高原雨季各月降水凝结潜热对北半球的环流形势的影响在我国主要是通过影响西伯利亚高压和副热带高压来影响我国气温变化,其中5月降水凝结潜热与西伯利亚高压主要为正相关,与副热带高压主要为负相关,而其它各月则相反,与西伯利亚高压主要为负相关,与副热带高压主要为正相关。   通过对高原雨季各月降水凝结潜热对同期及其后三个月的全国的降水的相关分析,发现各月降水凝结潜热对全国降水的影响均不是很好,在同期主要都是影响了高原本身,而在其后各月则影响不一,一般都只是与少部分小区域有较好的关系。同时通过对高原雨季各月降水凝结潜热对同期及其后三个月的全国的气温的相关分析,发现各月降水凝结潜热对全国气温,特别是中国北方的气温的影响较大。
其他文献
江苏斑马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孵化于电商企业千米网,是专业的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电商系统及服务提供商。公司专注于家庭服务业产品研发和运营,致力于推动家庭服务行业的升级。  斑马电商云提供丰富的产品工具分别从老客户深度经营、微信社群流量获取、门店快速扩张、企业品牌一键打造、阿姨快速生产等多维度满足不同家政公司的不同需求,助力家政公司轻松经营
大孔径闪烁仪(LAS)是基于光传输理论,结合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MOST)来测量区域范围内平均地表水热通量的仪器。中国农业大学小气候与仪器实验室的自制LAS与涡动相关(EC)
本文对1951~2005年发生在柳江流域的致洪暴雨及其影响系统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柳江致洪暴雨和洪涝主要发生于6~7月份;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柳江致洪暴雨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都有增加的
本文根据2000-2004年广东省环境监测系统主要站点的降水监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来研究广东省酸雨状况和演变趋势。 本文主要进行三个方面研究工作:一是分析
学位
以“金香”猕猴桃果实为试材,研究不同低温贮藏过程中冷害发生情况及相关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0℃条件下贮藏的“金香”猕猴桃果实冷害发生率和冷害指数明显高于1℃和2℃,
本文主要是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热带东风急流(TEJ)的结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亚非季风降水的关系,并且在此基础上重新评估亚洲夏季风指数及研究季风的长期变化,最后比
本文采用NCEP全球谱模式和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对2006年4月11~13日发生在河南省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的天气气候背景及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发现,2006年4月11~13日河南省
本文对河南典型天气系统云和降水的多尺度结构进行了研究。文章利用常规资料分析了河南春秋季降水过程的影响系统及云雨场特征,得到了河南春秋季降水的典型天气型。选取卫星资
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是了解大气变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许多气象学者一直将水汽及其变化作为重要研究课题。但目前传统的探测手段存在许多局限性,严重制约了水汽资料在气象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