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耕地土壤受重金属污染严重。重金属污染范围广,持续时问长,易累积在动植物体内,危害人体健康,所以,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治理一直是当今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问题。向土壤中加入调控剂,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减少农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是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有效途径之一。本课题在典型冶金重金属污染土壤地区建立试验基地,通过大量现场试验,研究了钙镁磷肥、草炭、海泡石、石灰四种不同类型土壤调控剂对土壤的重金属形态影响及调控改良效应。同时,以种植当地常见农作物黄豆、水稻、红薯、小白菜,研究了重金属在植株体内的累积分布规律,并探索最优的土壤调控剂类型与施用配比。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BCR浸提实验,在不同土壤条件下施用调控剂均可以有效降低作物有效性高的酸溶态镉含量,使其向低生物有效性形态转化。四种调控剂对Cd酸溶态降低的效果为钙镁磷肥>海泡石>石灰>草炭,对Cu酸溶态降低的效果为钙镁磷肥>海泡石≈石灰≈草炭,对Zn酸溶态降低的效果为钙镁磷肥>海泡石>草炭>石灰。同时水田施用调控剂对Cd酸溶态的影响均大于旱地,并主要转化为可还原提取态和残渣态。(2)调控剂施用均可降低植物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对稻谷、红薯块茎内Cd含量、黄豆籽粒中Cd. Cu含量、小白菜内Cd、Cu、Zn含量降低效果最好的均为钙镁磷肥,其次为海泡石。对黄豆籽粒Zn含量效果最好的为草炭,其次为海泡石。同时相关性分析表明,作物内重金属含量与土壤有效态,酸溶态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可见降低植株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关键是降低土壤中活性重金属的含量。同时,重金属有效态含量是重金属污染程度的重要评价指标。(3)配比试验中,钙镁磷肥与草炭或海泡石的配施对降低小白菜重金属含量效果最好,降低Cd效果最好的处理为钙镁磷肥≈磷肥+草炭>磷肥+海泡石,降低Cu、Zn效果最好的为钙镁磷肥≈磷肥+海泡石>磷肥+草炭。工程应用中、钙镁磷肥的成本高于草炭与海泡石。草炭或海泡石与钙镁磷肥的配施,在保证显著效果的情况下,能降低了钙镁磷肥的施用,因而降低了土壤调控的成本,并且降低了磷元素二次污染的风险。(4)重金属在新陈代谢旺盛的器官蓄积量较大,而在营养储存器官中的果实、籽粒中蓄积量较少,黄豆内重金属含量分布为叶>茎>籽粒,水稻重金属含量分布为稻草>稻谷,红薯为红薯叶>红薯块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