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主体性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WANG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一词本身蕴含着“人”的含义,人即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是协调作者与读者、源语和译入语的中间环节,可以说,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处处体现在翻译的产出过程中。本文主要选取《鲁迅选集》中名篇名段作为研究材料,从译者主体性角度深度探究杨宪益、戴乃迭二人在翻译过程中所使用翻译手法的精妙之处,对比分析原文本与目标文本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对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及其限制性因素逐一进行详细解读,并指出译者归化和异化等翻译策略对翻译过程的影响。文章采用当代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Skopos)来论证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理论的倡导者提出,翻译都是带有目的的,不管是非文学文本还是文学文本。笔者认为,翻译目的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翻译活动,译者,文本以及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就是说,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不仅仅局限于文字上,甚至可以说整个翻译过程都少不了译者的主动参与和协调。文章还以意识形态作为研究手段,用来解释译者不仅仅要理解两种不同的语言,更要了解两个不同国家的文化。然而,意识形态具有极强的操纵性,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如翻译特殊的文化、地理或历史等方面的内容时,理应首先考虑译入语国家读者的心理接受程度和期待视野。为了更好论证译者主体性作用,笔者在论文中多次引用“文化学派”诸多代表人物的研究发现,从后现代、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等多个角度说明译者主体地位得到重新解读和阐释,发现“文化转向”后的译者更具操纵意识。最后,文章提到杨译《鲁迅选集》中使用了多种翻译方法或翻译策略,如德国功能主义理论,异化和归化等等,分析研究译者如何在译文中发挥主体性优势。
其他文献
儒家治国思想是中国古代治国安邦的主要理论形态,其中,先秦儒家提出了如“民本”、“正己”、“仁政”、“德治”、“任贤”等治国思想,这些思想对当代政府建设仍有及其重要
<正>先天性心脏病(CHD)发病率占婴儿出生率的1%左右,这种先天缺陷可以导致一些婴儿死亡,也是婴幼儿出生后就医的常见原因[1]。目前普遍观点认为,CHD的发生大多是遗传因素和环境
及物性是理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不同的语言学流派从各自的理论基础出发,对及物性这一命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早期的及物性研究在及物性的界定层次上模糊不
<正> 中医治则,虽导源于《内经》、《难经》、《伤寒》、《金匳》诸书,然经过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它的理论就更加丰富,值得我们选一步加以整理继承和发扬。“五脏之伤,穷必及
1976年,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Richard Dawkins在他出版的畅销书《自私的基因》中提出模因论的基本思想。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论
目的调查湖口县汉族女性叶酸代谢通路上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 C677T、A1298C及甲硫氨酸还原酶(MTRR) A66G位点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为本地区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
《韵学》(五卷)是康熙六十年进士王植所作,全书正文包含了今韵和古韵两部分内容,其今韵虽然表面上沿用了《韵法直图》的三十二母,一百零六韵和四声的音系框架,但实际音系却十
附红细胞体病是指由于附红细胞所导致出现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主要会导致猪、羊、马、牛乃至人出现黄疸、贫血以及发热等主要症状的传染性疾病。其中猪在出现附红细胞体病
张志远教授应用大剂量黄芪经验郑国庆山东中医学院(济南250014)张志远教授,临证、科研、教学五十余载,学验俱丰。临证每以黄芪为主,配伍他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屡获奇效,尤对大剂量黄芪(60~300g)的临
研究以变性淀粉为主要壁材,以超临界CO2萃取无腥鱼油为芯材,采用糊精、甲壳素等壁材进行连续多次包埋,经喷雾干燥得到鱼油多膜微胶囊。着重探讨了壁材组合、配比等对鱼油多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