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救济制度的初步形成时期,对此研究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社会救济制度的发展脉络。国内外学者虽对此进行过大量的研究,但多数把整个先秦时期看作是一个固定的阶段来论述,忽略了救济制度本身在先秦时期的发展变化过程。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先秦时期尤其是周代的救济制度进行细致分块研究,旨在勾勒出救济制度在周代各个阶段的具体情况及发展脉络,以期对先秦时期的社会制度的研究有所裨益。文章主体分为三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笔者通过对西周救济情况的具体分析,研究了救济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具体的救济表现,据此分析出西周存在政治性国家救济和血缘性家族救济两种情况的救济;而西周时期家国不分的这一特定状况决定了贯穿于西周救济制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血缘关系而非阶级关系,这同时也是西周救济制度的一大特色。第二部分,笔者紧扣住春秋时期是大变革时代的这一历史特点,引用了大量的史料,论证了这一时期救济制度的特点。它一方面存在对西周血缘关系救济的延续,同时也掺杂进了一系列目的性的政治关系救济,是不同于以往的新情况。笔者认为这一情况的出现是与春秋时期国家政权由血缘关系到地缘关系的嬗变密切相关的。而终春秋之世,这一变化也未完成,因而导致了春秋时期救济制度呈现出延续与发展并存的特点。第三部分论述的是战国时期救济制度的基本成型。在这里,笔者通过对战国时期新情况的分析,从血缘关系的消亡、家族的瓦解,断定以往存在的血缘性的家族救济衰亡。而伴随着新型国家政权的纷纷建立,纯粹政治性的救济制度也随之完善,成为国家维护统治的一项重要制度。同时随个体家庭的纷纷出现,民间的互助救济也就随之出现,并日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救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