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留京工作的外国专家不同道路的选择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fz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发生时,不但中国的高层领导和下层老百姓卷入这场狂热的“革命”,就连当时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专家也卷入进来。研究这一题目,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也对加强中外国际交流以及现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由导言和正文四章组成。导言部分主要是引出研究对象,界定研究对象并概述国内外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构建论文的框架。第一章,建国以来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专家概况。这一章对苏联专家与欧美专家在中国的待遇和工作情况作了简单的介绍,并对本文主要记述的外国专家在“文革”前的个人情况作了一些简单的概述。第二章,“文革”中留京工作的外国专家不同道路的选择的情况。外国专家面对史无前例的“大革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有的选择进行造反行动,有的选择保守的行动,而在造反行动中又有激进的与温和的之分。这一章将“文革”中留京的外国专家分为三个派别:激进的造反派、温和的造反派、保守派.第三章,“文革”中留京外国专家的遭遇。外国专家在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后,面临不同程度的遭遇。温和的造反派能较为正常的工作,但是也受到不公正对待或“幽禁”般的对待;保守派,有的被抄家,有的被下放,子女也受到了牵连;激进的造反派,则在风云一时之后,遭到被捕入狱的悲惨经历。第四章,对噩梦结束前后外国专家情况的概述及对他们不幸遭遇的反思。“文革”中,外国专家选择不同的道路,持有不同的观点不是造成他们悲惨命运的原因。无论他们持有怎样的观点都不应该经历这些惨痛的经历,主要的责任在于“文革”本身,在于中国政治制度和民主制度的不健全。
其他文献
该文简要介绍了电化学发光(ECL)核酸分析法的基本原理,评述了ECL分析法在核酸杂交检测和药物筛选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阐述了真菌细胞色素P450nor的种类,结构和功能以及反硝化作用的机制,并介绍了真菌反硝化作用研究概况,细胞色素P450nor的催化机制及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一种利用太阳直接辐射和天空漫射辐射来反演气溶胶光学特性的方法,研究了其算法实现过程。结合太阳辐射计CE318所测得的太阳直射辐照度和天空漫射辐亮度数据,反演获得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论争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本文就对国民革命时期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以求得对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有一个更微观更清晰
本文以《万国公报》中的社会陋俗报道为主要资料来源,结合时代背景和西方基督教文化,力图全面系统地考察晚清在华传教士的习俗改良思想,重点探究在华传教士的习俗改良思想所
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是催化血红素分解的关键酶。近年来,人们对血红素降解产物的抗氧化、抗炎症等功能的认识推动了对HO酶系的研究。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