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油污泥的处理问题日益引起各大油田的重视,本文主要是用回注调剖法处理长庆油田的含油污泥。具体方法为以长庆油田含油污泥为原料,加入合适的添加剂制备出符合油田现场条件,调剖效果好的含油污泥调剖剂。首先明确了污泥的基本性质及其组成。通过对含油污泥样品的基础组分分析,确定了三种含油污泥样品的水含量,油含量和固含量。显微镜观察含油污泥溶液的乳化情况十分复杂,粒径分析仪测得粒径大小分布在5μm50μm之间。本文针对长庆油田的三种污泥,根据泵送粘度以及稳定性研制了三个配方。原料分析的油含量与水含量决定了配方研究中的添加剂种类,固含量决定了配方中的污泥含量。其中,膏状含油污泥配方为:含油污泥(20%)+原油(50%)+分散剂(1.0%)+采出水(29%);落地含油污泥配方为:89%含油污泥(其中有20%底部固相与69%的油泥上层溶液)+1.0%分散剂+10%采出水;流动态含油污泥配方为:85%含油污泥+0.75%分散剂+14.25%采出水。以上三种调剖剂的粘度均小于25.00 mPa·s。由于油田应用主要以落地污泥为主,所以主要对落地含油污泥调剖剂进行了性能评价。该调剖剂的分层时间大于6 h,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其分层时间不会受矿化度影响,耐盐性能较好;同时,裂缝性岩心封堵实验表明该调剖体系对开度为0.4 mm0.8 mm的裂缝性岩心封堵性能较好。为了延长以上调剖剂的封堵时间,提高封堵效果,本文在常规含油污泥调剖剂中加入了交联剂,以期形成凝胶型调剖剂,并得到配方:60%含油污泥+0.40%JHW4+0.40%乙酸铬+0.10%分散剂+0.10%稳定剂,测得该调剖剂的粘度保留率可达到85%,说明其长期稳定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