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Ad Hoc网络匿名路由协议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k04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Ad Hoc网络以其组网灵活、无中心、自组织等特点,已经广泛的运用在军事、商业、科学技术等研究领域。应用的逐渐深入,无线通信网络本身的开放性,结合Ad Hoc网络动态的拓扑结构、缺乏控制中心等特点之后,导致其安全性能更加脆弱。匿名性保护是Ad Hoc网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不关注匿名,攻击者可以从网络中获得合法节点身份以及相关位置、通信模式等重要的相关信息。从而带来了安全隐患。本文通过对已有的匿名路由协议进行研究,设计新的安全高效的匿名路由协议。匿名路由协议的目的是为了保证Ad Hoc网络中节点在通信时不会泄露参与节点的身份,以及路径不会泄露。近些年来提出来的Ad Hoc网络匿名路由协议匿名不够充分,大多都只针对于平面型Ad Hoc网络,不适用于分级Ad Hoc网络,给大规模组网的Ad Hoc网络带来了缺陷。协议大部分没有经过形式化证明,难以保证其安全性。本文利用环签名实现邻居节点间的匿名认证,并通过认证获得邻居节点间安全会话密钥,采用基于身份的公钥体制,源节点使用目的节点的公钥设置“陷门”,确保只有目的节点能打开陷门信息。基于适用于Ad Hoc网络的按需路由协议,通过路由发起和路由返回,网络中的节点完成各自的路由表。在数据传输阶段,利用邻居节点之间的安全会话密钥,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在方案中,我们加入了网络标识(NF),使得协议适合在分级的Ad Hoc网络匿名的应用。通用可组合(UC)模型是用来证明协议运行的安全性,其最优秀的性质是模块化设计协议的思想。本文采用通用可组合模型对新提出的协议进行了形式化分析,并证明了协议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在传统的通信网络中,中继节点只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存储转发,使得网络无法达到理论上的最大流值。网络编码理论的出现,打破了网络中信息不能再被压缩的局面,使网络达到最大流值成
无线通信物理层安全是利用无线信号传输过程中无线通信系统物理层的自身特性,通过设计无线通信系统物理层的编码、调制和传输方式保障无线通信信息在物理层的安全传输。作为
低频透地通信被认为是最可靠的应急通信手段,但是由于大地信道的不均匀性和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别是受大地信道多径传播和大地噪声的影响,弹性波透地通信实现起来比较困难,本文
随着3G技术的日趋成熟与手机厂商硬件研发的持续推进,3G技术取代2G技术已经成为了市场必然,但其本身存在很多有待提高的部分,3GPP为了满足人们对移动带宽日益增长的需求提出了3G
MIMO-OFDM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高速无线传输技术,空时/频编码在MIMO-OFDM技术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受到广泛的关注。空时编码中应用最广泛的空时分组码主要包括:适用于发
随着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红外热成像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红外成像系统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也使得许多场合对红外成像系统成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由于受
运动目标跟踪在军事视觉制导、机器人视觉导航、工业产品检测、医疗诊断、交通监视等领域均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被跟踪目标本身特征的多样性、所处环境的
近年来,无线通信系统迅速发展,新型电子终端(如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正趋于多功能、低功耗、小型化和集成化,为了应对这一发展趋势,研制具有多频/宽带特性的高性能天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以人体为中心的无线通信系统将成为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便捷式、穿戴式、植入式无线通信系统将逐步融合到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在以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