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距骨骨折在全身骨折中较为少见,多为高能量损伤,患者可能存在其他复合伤,而距骨处于连接腿与足的中心位置,解剖位置特殊,处理较为困难,加之距骨血运贫乏,极易发生缺血性骨坏死,因此距骨骨折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创伤骨科医生的挑战。对于距骨治疗的研究国内外均有诸多文献讲述,但多为零散的个案式的研究,术式对比也较为单一,没有将其上升至手术理念及理论的研究高度。本文通过总结以往各种文献的研究经验,采用回顾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比较前侧入路的术式中,含截骨的术式(即经内踝截骨前内侧入路、经腓骨截骨前外侧入路)与单纯前内及前外侧入路治疗距骨颈骨折的长期疗效。方法:自2005年至2015年10年间大连市4所医院(附一、附二、中心、中山)治疗距骨颈骨折的病例中筛选出采用截骨术式的病例20例(经内踝截骨前内侧入11例,经腓骨截骨前外侧入路9例),非截骨的术式21例(单纯前内侧入路12例,单纯前外侧入路9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伤口愈合、骨折愈合情况、距骨坏死等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采用AOF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价),从而对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全部41例病例获得获得追踪1-2年,平均1.6年。截骨组平均年龄32.80±9.31岁,在截骨组20例病例中按Hawkins分型,Ⅱ型9例,Ⅲ型9例,Ⅳ型2例,平均手术时间96.5±10.89分钟,平均出血量92.50±14.10ml,平均住院时间21.65±3.22天。非截骨组平均年龄35.86±8.28岁,在非截骨组的21例病例中,按Hawkins分型,有Ⅱ型9例,Ⅲ型10例,Ⅳ型2例,平均手术时间97.14±11.12分钟,平均出血量88.57±16.14ml,平均住院天数21.67±3.01天。所有术后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共11例发生术后缺血性坏死,经AOFAS评分,其中截骨组优6例,良12例,可1例,差1例,优良数位18,坏死数为2,优良率为90.00%;非截骨组优5例,良7例,可7例,差2例,优良数为12,坏死数为9,优良率为57.14%。截骨组与非截骨组在年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天数等数据经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Hawkins骨折分型数据经卡方检验结果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故证明该实验遵循均衡设计,截骨组与非截骨组经AOFAS评分获得的优良数及坏死数数据经卡方检验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故证明含截骨的术式在术后功能恢复及预防距骨缺血性坏死上优于传统的非截骨术式。结论:截骨术式对比于非截骨术式,治疗距骨颈骨折疗效更确切,骨折愈合率高,术后功能恢复好,距骨缺血性坏死发生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