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状中“N双+V双”结构(双音节名词+双音节动词)是现代汉语名词直接做状语的常见表现形式。状中“N双+V双”结构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是一种非典型的句法结构;第二,是同形异构结构;第三,是句法与词法的中间站。这三个特点决定了状中“N双+V双”结构作为一种短语类型的特殊地位,同时也决定了对状中“N双+V双”结构作专门研究的价值。
状中“N双+V双”结构既是以结构主义为理论背景的词类与句法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又是以功能与认知语法为理论背景的词类与句法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关状中“N双+V双”结构的研究成果很丰富,同时争论分歧也较多。
本文在理论背景上立足于功能与认知语法,在研究方法上立足于演绎考察,在研究平面上,立足于共时,兼顾历时,在研究的定位上,立足于本体。
全文共分五节。分别考察典型性、结构义对状中“N双+V双”结构的影响和制约,认为:名词的典型性由高到低的渐变序列与状中“N双+V双”结构的类型由状中到主谓序列成负相关。而状中“N双+V双”结构的结构义是“从方式、工具、凭借、原因等角度对动作进行描绘”,即:方式、工具、凭借、原因+动作。在这种结构义的制约下,名词概念义的具体程度与其构成状中“N双+V双”结构的能力成正比:名词在概念义上应具备“具体性”、“客观性”、“描述性”三个条件。在动名语义的相互选择中,动词对名词的语义制约占据更加主导的地位。
其次还考察状中“N双+V双”结构的语义关系以及制约状中“N双+V双”结构优先理解模式的因素及该结构的认知特征。就格关系名词状语结构而言,名词的语义角色对状中“N双+V双”结构的结构类型有着较大的制约力量,具体表现为“施事>工具>方式>处所>原因>时间>目的>致使>结果>受事>对象”这一优先序列,同时又有一定差异。受语言本质的决定,语言内部因素是制约状中“N双+V双”结构优先理解模式的驱动因素,社会认知因素是制约“N双+V双”结构优先理解模式的决定因素。
另外,还就与状中“N双+V双”结构相关的历时方面的有关现象以及语法化现象进行了考察。
全文最后还有一个附录:常见的可作状语的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