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高血压左室肥厚(1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是指由于高血压导致左室重量(Left ventricular mass, LVM)增加,包括心肌细胞肥大、结缔组织增生、细胞体积增大而细胞数目无变化。国内外研究发现LVH是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最突出的表现之一,是影响高血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LVH的增加预示着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大大增加。目前,国内外对LVH的诊断多以超声心动图为主,测量方法采用美国超声心动协会(ASE)推荐的测量方法,结合人体体表面积计算的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LVMI)。2003欧洲高血压协会规定的LVH标准:男性LVMI≥125g/m2,女性LVMI≥110g/m2。然而国内外研究发现LVH的形成不仅是血压增高的后果,肥胖尤其是腹部内脏脂肪的聚集在高血压LVH形成过程中亦起重要作用。肥胖患者多伴胰岛素抵抗、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血容量及输出量增加,这些因素均可导致LVH。若高血压和肥胖合并存在,则LVH更为显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n, WHR)、腰围/身高比值(Waist-to-height ration, WHtR)是目前常用的肥胖评定指标。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很多上述指标正常的人已经出现肥胖并发症。因此,肥胖的研究重点已从单纯的脂肪量和肥胖程度转移到人体脂肪组织(adipose tissue, AT)分布上,AT分布尤其是内脏脂肪分布与肥胖并发症间存在着更重要的联系。有研究表明不同脂肪组织对代谢疾病的危险因素影响不同,内脏脂肪是体内脂肪组织的生理活性成分,内脏脂肪细胞具有更高的脂类分解活性和对胰岛素抗脂类分解作用的耐受性,并且可分泌作用于血管的炎性因子,因其特殊的解剖部位及代谢活性有学者认为内脏脂肪可能是唯一的致病脂肪组织。所以,这就需要一种能对区域性分布的脂肪组织进行定量的测量技术,而CT技术提供了一种更直接的测量手段,它能对人体肥胖、全身AT体积,尤其是区域AT,如皮下或腹内AT等进行准确定量。目前已有研究证明脐水平单次扫描可估价全腹AT分布,利用V/S比值作为界值(如≥0.6),可以判断及预测肥胖并发症。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LVH的危害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CT测量评价腹部脂肪(包括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分布也得到了认可,然而以CT测量腹部脂肪分布预测原发性高血压LVH是否比BMI、WHR、WHtR等简易测量肥胖指标更优越则少有研究。本课题旨在研究经CT测量腹部的内脏脂肪(visceral adipose tissue, VAT)与皮下脂肪(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 SAT)比值(V/S)、BMI、WHR和WHtR与原发性高血压LVH的关系,探讨V/S是否比BMI、WHR和WHtR等简易测量肥胖指标预测原发性高血压LVH更优越,从而为更准确的预测高血压的危险程度,为临床早期干预控制疾病危险因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3月到2009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且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所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入院后记录年龄、性别,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且行心脏超声检查及空腹行上腹CT检查。通过计算得出V/S、BMI、WHR、WHtR和LVMI。按男性LVMI≥125 g/m2、女性LVMI≥110g/m2分为LVH组与非LVH组,并计算LVMI与各参数(年龄、血压、V/S、BMI、WHR和WHtR)的关系。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两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应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以LVMI为自变量,以V/S、BMI、WHR和WHtR为因变量,分析各参数与LVMI的关系,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原发性高血压LVH组与原发性高血压非LVH组年龄(59.54±9.17 vs 61.37±8.76)、收缩压(149.26±12.73 vs 147.49±11.70)mmHg、舒张压(93.12±7.08 vs 90.54±6.42)mmHg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V/S(1.36±0.33 vs 0.83±0.26)、BMI(26.96±2.18 vs 24.42±2.27)、WHR(1.03±0.08 vs 0.92±0.04)和WHtR (0.62±0.06 vs 0.54±0.07)均有差异,原发性高血压LVH组显著高于原发性高血压非LVH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示V/S、WHtR、WHR和BMI与LVMI之间有线性回归关系,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612(P=0.000)、0.269(P=0.001)、0.137(P=0.011)和0.102(P=0.042)。结论:原发性高血压LVH组与非LVH组两组间收缩压、舒张压及年龄均无差异(P>0.05),原发性高血压LVH组V/S、WHtR、WHR、和BMI较非LVH组显著增加(P<0.05),提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同样血压、年龄条件下,肥胖者LVMI增高。以LVMI为因变量,以V/S、WHtR、WHR和BMI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以上各参数对LVMI均有影响,其中以反映腹部内脏脂肪分布的V/S对LVMI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