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迁:社会结构快速转型、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急剧增加——社会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社会转型”。在这一背景下,城市社区作为我国基层社会的组织单元,无疑会受到宏观社会结构和形态变迁的重大影响。当前基层社区的重大变化迫切需要集合各界力量的新探索、新研究。就城市规划工作而言,深入认识并理解社会转型期,我国城市社区的深刻变化,以及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社区管理与服务的需求、趋势、规律,合理配置各类资源,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本质而言,社区是指具有内在互动关系与认同感、归属感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中心则是这种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联系纽带联系纽带,是社区范围内具有凝聚力的“社会核心”。通过这种“社会核心”的建设,可以凝聚和引导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的公共生活和公共活动,使社区成员之间形成一定的思维观念、行为方式、价值标准的共同准则,从而对所生活的社区产生深刻的参与感、责任感、认同感与归属感。城市社区中心的产生和快速发展,是适应社区发展变化的要求,是社区组织实现自身服务与管理的迫切需求,是社区居民对于完善社区服务的要求,是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基于以上背景和认识,论文以“社区中心”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展开了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的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首先对转型背景下城市社区的变迁,社区中心的变化作了分析和研究,探讨了我国社区建设从“单位制社区”到“现代社区”,从“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到“现代社区中心”的转变。分析了转型背景下城市社区的三大基本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社区的抽象功能与其物质空间载体的对应关系,以明确新形势下,社区中心在硬件设施上产生的新功能新变化。其次,对近年来国内部分城市关于“社区中心”所展开的实践探索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和评价。重点介绍了合肥市、南京市、成都市三个具有示范作用的城市。并梳理了国外关于社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其对于我国的借鉴意义。在实证研究上,本研究以成都市为核心案例城市,首先对成都市社区中心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广泛的实地调研和深入的个案剖析。具体的研究成果是:对成都市社区建设的概况和类型进行了界定与划分,明确旧城、新区、涉农三大基本社区类型的共性与个性。在此基础上,对三种类型的社区进行了深入的个案剖析。分别从社区总体特征和社区中心建设两个层次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最后,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成都市社区中心的规划思路和方法进行了尝试性的梳理与分析。从规划思路与策略、建设方式、运作模式、产权归属等几大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以期对现有的社区中心建设模式作出一定的补充和完善。需要指出的是,论文的研究结论建立在对成都市的具体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对与成都市社区发展情况相似的大中城市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但是各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应以因地制宜为主,互相借鉴为辅,使各地的做法和标准能够适应当地社区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