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s)是源于骨髓的一种多潜能成体干细胞,其应用于细胞治疗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可以自体移植,因而不存在胚胎干细胞移植所存在的免疫排斥、伦理学及致瘤性等方面的限制;取材相对简单,不像神经干细胞主要位于脑室下带、海马等结构中,因而细胞来源有限,获得困难。BMSCs移植治疗已经应用于脑缺血及其他一些疾病的临床研究。BMSCs移植治疗脑缺血的实验研究已经有较多文献报道。通过静脉途径、动脉途径或立体定向脑内局部注射移植BMSCs治疗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MCAO),均发现移植的细胞一方面能定向向缺血灶周围,参与损伤修复,另一方面分泌趋化因子,诱导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等向损伤部分游走,或是诱导损伤区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分化,增殖,参与损伤修复,并促进功能的恢复。由于BMSCs具有分化成神经细胞的能力,直观上,利用移植的BMSCs发挥细胞替代作用重建神经环路是最直接的治疗方法。然而,大部分的研究发现移植的BMSCs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表达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的表面标志,而即使这些少量的表达神经组织标志的细胞,目前也没有电生理的或其他方面的证据显示它们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更无法确定它们是否同其他的神经细胞建立了结构与功能联系。目前的研究显示,BMSCs的发挥效应机制是多方面的,如:减少缺血半影区细胞凋亡、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促进缺血区新血管再生、抑制胶质瘢痕增生以及促进轴突再生等。归结起来,BMSCs治疗脑缺血的机制主要的并不是其替代了缺失的神经元,而是其在脑内缺血的微环境的刺激下,发挥了“分子工厂”的作用,分泌各种营养因子,介导了以上的治疗过程。BMSCs在骨髓中的数量稀少,因此在应用于细胞移植治疗时必须进行体外扩增以获得足够多的细胞。然而,BMSCs同大多数的成体细胞一样,会发生衰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随年龄增长,BMSCs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明显下降(而老年人正是脑缺血的高发人群,是可能的需要细胞移植治疗的主体);②BMSCs在体外传代过程中,细胞形态会逐渐发生变化(由细梭形变成宽扁平状),细胞的增殖能力、分化潜力、乃至向病灶区归巢的能力均会逐渐减弱或丧失。BMSCs发生衰老的机制尚不清楚,但目前已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BMSCs不表达端粒酶。人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其最重要的两个组份是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和模板RNA (hTR),其中hTR持续表达,而hTERT在大部分成体细胞中并不表达。端粒酶不同于一般的DNA聚合酶,它是一种专一的逆转录酶,用自身的RNA成份的互补序列作模板,催化TTAGGG重复序列加到染色体末端,从而来维持端粒的长度。而组成染色体未端的端粒结构的维持与细胞的增殖能力密切相关。大部分的成体细胞,端粒的长度随着细胞的复制而缩短,因而也限制了细胞的增殖能力。相反,肿瘤细胞和胚胎干细胞则能通过端粒酶的活化来维持端粒的功能。由于BMSCs不表达端粒酶,因此随着细胞分裂,端粒长度逐渐缩短,最后达到10Kb左右的阈值的时候,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发生生长停滞。Baxter MA等研究表明,BMSCs平均端粒长度随年龄的增长而缩短(17bp/年),而在体外扩增7~10PDs (Population Doublings,群体倍增次数)平均丢失的端粒长度就约为1Kb。这种丢失的速率是惊人的,因为即便是来源于年青人的BMSCs,其生命历程中端粒缩减的长度最高也只能达到2.5~3.5Kb。因此,如果没有采取特殊的处理方法,在体外充分扩增BMSCs再回输回病人体内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大大缩短了BMSCs的寿命。为了延长BMSCs的生命周期,或是其他一些科研目的的需要,诸多实验室进行了BMSCs永生化的探索。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6/E7基因、猿猴病毒40(SV40)大T抗原基因或bmi-1等癌基因来修饰BMSCs,均能成功地建立永生化BMSCs细胞系。这些癌基因均能激活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基因hTERT的表达,因此能够保持细胞在扩增过程中的端粒长度,然而,使用癌基因修饰所建立的BMSCs细胞系最主要的问题是染色体不稳定,有致细胞恶性变的风险,而难以用于临床移植治疗。近几年来,有多家实验室采用hTERT来转染并成功获得BMSCs永生细胞系。此法建立的细胞系在体外长期培养扩增中端粒长度没有明显缩短,保持了同原代BMSCs相似甚至更好的增殖及多向分化潜能。更为重要的是,用hTERT转染建立的BMSCs细胞系在体外长期培养后仍保持了正常的染色体组型,细胞的生长存在接触抑制,体内、体外实验均没有明显的致瘤性。除了BMSCs,其他一些成体细胞如:皮肤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皮肤角化细胞、乳腺上皮细胞、皮肤黑色素细胞、淋巴细胞、乃至由BMSCs诱导分化所得的成骨细胞,均可以通过转染hTERT基因的方法永生化。在既往的这些用hTERT基因修饰的研究中,均没有发现细胞明显的恶性变。BMSCs是否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receptor, VEGFR),不同的实验有不同的报道。但是成年人BMSCs是不表达VEGFR,但是表达PDGFR-A,PDGFR-B和NRP-1,VEGF可通过VEGFR共轭的PDGFR发挥其作用,而且也可以通过NRP1增强其效应。脑缺血由于脑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或是脑血管的闭塞导致神经功能失调,VEGF可以促进缺血区血管内皮细胞的趋化和聚集,诱导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增加缺血区的养分供应,减轻缺血引起的神经功能学障碍,因此,构建VEGF基因过表达的老年人BMSCs将具有重大临床应用价值。本实验将构建hTERT慢病毒载体和VEGF基因慢病毒载体,探讨以hTERT慢病毒载体和VEGF基因慢病毒载体联合修饰老年人BMSCs,建立强化表达VEGF的细胞系的可行性,并对hTERT慢病毒载体和VEGF基因慢病毒载体联合修饰的BMSCs进行表型鉴定及功能学研究。由于BMSCs含有自体的遗传信息,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探索制备个体化的(patient-specific)、针对脑缺血治疗的(disease-specific)干细胞产品,也会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二.研究目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是治疗脑缺血的一个有效策略,然而,BMSCs随年龄增长以及在体外扩增过程中会发生衰老,这阻碍了它的临床治疗应用。本研究拟以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双基因联合修饰老年人的BMSCs,探索构建强化表达VEGF的永生化BMSCs系,检测其生物学特征。由于BMSCs含有自体的遗传信息,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探索制备个体化的(patient-specific)、针对脑缺血治疗的(disease-specific)干细胞产品,也会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材料与方法1、hTERT基因慢病毒载体和VEGF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①在体外通过PCR技术扩增hTERT与VEGF基因片段。②构建pENTR11-hTERT-IRES-EGFP和pENTR11-VEGF-IRES-EGFP入门载体。③构建pLenti6/V5-DEST-hTERT-IRES-EGFP和pLenti6/V5-DEST-VEGF-IRES-EGFP表达载体。④慢病毒载体pLenti6/V5-DEST-hTERT-IRES-EGFP和pLenti6/V5-DEST-VEGF-IRES-EGFP的包装、表达及分析。2、探讨以hTERT基因慢病毒载体和VEGF基因慢病毒载体联合修饰老年人BMSCs,建立强化表达VEGF的细胞系的可行性①老年人BMSCs购自生物公司,或从临床志愿者(老年人)抽取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法获取BMSCs。②分组:BMSCs未修饰组、空载慢病毒修饰组、VEGF基因修饰组、hTERT基因修饰组、hTERT/VEGF双基因修饰组(各基因修饰组以杀稻瘟筛选稳定表达克隆)。③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不同代别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技术法检测不同代别细胞表面标记物的变化;RT-PCR法检测细胞hTERT和VEGF mRNA水平;免疫细胞荧光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蛋白表达水平。3、以hTERT/VEGF双基因修饰的BMSCs表型及功能学研究①分组:BMSCs未修饰组、空载慢病毒修饰组、VEGF基因修饰组、hTERT基因修饰组、hTERT/VEGF双基因修饰组②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表型特征;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经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标记的重组细胞;MTT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生长和增殖能力;单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RHG条带染色体组型分析评估染色体稳定性;裸鼠接种肿瘤形成实验检验重组细胞的致瘤性;TRAP-ELISA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分泌VEGF水平。4、所有原始数据用x±s表示,用SPSS13.0软件进行One Way ANOVA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结果1、成功构建hTERT基因慢病毒载体和VEGF基因慢病毒载体。①以pEGFP-hTERT、pEGFP-VEGF(165)质粒(本实验室现有)为模板成功扩增hTERT基因和VEGF基因;②先用EcoR I、Not I酶切pENTR11入门载体和pIRES载体,从pIRES载体切下的含IRES序列的片段用T4DNA连接酶连入pENTR11构建pENTR11-IRES,重组质粒转化DH5a感受态细胞,筛选后,PCR、酶切及测序鉴定,成功获得pENTR11-IRES。③再用Nco I、EcoR I酶切pENTR11-IRES质粒和hTERT基因或VEGF基因PCR产物,将hTERT片段或是VEGF片段用T4DNA连接酶连入载体获得pENTR11-hTERT-IRES或是pENTR11-VEGF-IRES质粒,经酶切、测序鉴定;最后用Xbo I、Not I酶切pENTR11-hTERT-IRES或是pENTR11-VEGF-IRES质粒和带绿色荧光标记的EGFP基因PCR产物,T4DNA连接酶连接构建pENTR11-hTERT-IRES-EGFP或是pENTR11-VEGF-IRES-EGFP质粒,经酶切、测序鉴定;成功获得pENTR11-hTERT-IRES-EGFP和pENTR11-VEGF-IRES-EGFP入门载体。④将制备的pENTR11-hTERT-IRES-EGFP和pENTR11-VEGF-IRES-EGFP入门克隆、表达载体pLenti6/V5-DEST与GatewayTM LR ClonaseTM enzyme II mix混合反应,构建携带双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Lenti6/V5-DEST-hTERT-IRES-EGFP和pLenti6/V5-DEST-VEGF-IRES-EGFP,将连接产物转化进Stb13TM E.coli细胞中,筛选阳性克隆鉴定。成功获得pLenti6/V5-DEST-hTERT-IRES-EGFP和pLenti6/V5-DEST-VEGF-IRES-EGFP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⑤用Lipofectamine2000将pLenti6/V5-DEST-hTERT-IRES-EGFP或(和)pLenti6/V5-DEST-VEGF-IRES-EGFP目的基因质粒直接转染入COS-7细胞系进行瞬时表达,获得重组蛋白,验证构建的慢病毒载体表达情况,结果满意。2、成功获得强化表达VEGF永生化BMSCs细胞系,并对其进行鉴定。①利用ViraPowerTM Lentiviral Expression System将纯化的重组质粒和包装混合物共转染293FT细胞系,从293FT细胞系收集病毒上清液,进行滴度测定;在合适的MOI下用病毒上清转染骨髓基质细胞;用杀稻瘟筛选产生稳定表达pLenti6/V5-DEST-hTERT-IRES-EGFP或(和)pLenti6/V5-DEST-VEGF-IRES-EGFP的细胞株;经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确定mRNA和蛋白正确表达和具有较高的活性。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原代细胞刚接种时悬浮于DMEM液体培养基中,呈圆形,细胞核位于胞浆中央。一般于接种后2-4h原代细胞开始贴壁,48h后大部分原代细胞贴壁。更换培养液去除未贴壁细胞后可见贴壁细胞形态多样,呈梭形或多角形,细胞核较大、扁圆形,胞浆可向不同方向伸出伪足。贴壁原代细胞以分散的集落克隆方式迅速增殖,1W左右每个集落约含有数百个细胞,细胞形态基本为成纤维细胞样的长梭形。传代细胞一般于接种后1-2h开始贴壁,24h内完全贴壁,刚传代时细胞呈宽大扁平的多边形,6-7d细胞完全汇合,细胞变细长,形态呈成纤维细胞样。③透射电镜观察不同代别BMSCs细胞超微结构,没有发现明显的结构改变。④流式细胞技术法检测不同代别的BMSCs细胞表面标记物CD29、CD34. CD44、CD45、CD90和CD105的表达水平,原代细胞CD44、CD90呈阳性表达,CD29呈弱阳性表达,而CD34、CD45、CD133基本不表达;传代细胞(P3,P9) CD44、CD90呈阳性表达,CD29呈弱阳性表达,而CD34、CD45、CD133基本不表达,和原代细胞基本一致。⑤RT-PCR、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确定不同组别mRNA和蛋白正确表达和具有较高的活性。3.成功构建hTERT/VEGF双基因修饰的BMSCs细胞系并对其表型及功能学研究①流式细胞技术法检测不同组别的BMSCs细胞表面标记物CD29、CD34、 CD44、CD45、CD90和CD105的表达水平,各组别均出现CD44、CD90呈阳性表达,CD29呈弱阳性表达,而CD34、CD45、CD133基本不表达。②透射电镜观察不同组别的BMSCs细胞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表达VEGF基因的BMSCs细胞出现WP小体,质膜小泡和分泌vWF等,其他组别均不表达。③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组别的BMSCs细胞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各组别BMSCs细胞均能表达CD31和UEA-1,而只有表达VEGF的BMSCs细胞才能表达vWF蛋白。④RHG条带染色体分析法分析不同组别的BMSCs细胞核型的变化,结果表明,各组别BMSCs细胞核型一致,没有出现遗传性变异。⑤MTT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不同组别的BMSCs细胞生长和增殖能力,结果表明,表达hTERT基因BMSCs细胞生长和增殖能力明显增强。⑥单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不同组别的BMSCs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结果表明,表达hTERT基因或是VEGF基因的BMSCs细胞迁移能力增强,而各组BMSCs细胞均没有出现侵袭能力。⑦裸鼠接种肿瘤形成实验检验不同组别的BMSCs细胞的致瘤性,结果表明,各组别BMSCs细胞均不具有致瘤性。⑧TRAP-ELISA法检测不同组别的BMSCs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分泌VEGF水平,结果表明,表达hTERT基因的BMSCs端粒酶活性增强,hBMSC-T及hBMSC-V&T组的相对端粒酶活性(RTA)分别为57.9±3.1和55.3±1.3,而表达VEGF基因的hBMSCs分泌VEGF增加,hBMSC-V及hBMSC-V&T组的细胞上清液中VEGF分泌量分别为3935±154pg/ml和3749.8±164pg/ml。五.结论本实验将构建hTERT慢病毒载体和VEGF基因慢病毒载体,探讨以hTERT慢病毒载体和VEGF基因慢病毒载体联合修饰老年人BMSCs,建立强化表达VEGF的细胞系的可行性,并对hTERT慢病毒载体和VEGF基因慢病毒载体联合修饰的BMSCs进行表型鉴定及功能学研究。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hTERT基因慢病毒载体和VEGF基因慢病毒载体联合修饰老年人BMSCs,建立强化表达VEGF的BMSCs细胞系是可行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2、hTERT基因慢病毒载体和VEGF基因慢病毒载体联合修饰老年人BMSCs,能够表达BMSCs细胞表面具有的特征,在体外能够无限制的扩增,具有分泌VEGF蛋白的功能。3、hTERT基因慢病毒载体和VEGF基因慢病毒载体联合修饰老年人BMSCs细胞,具有较快的生长增殖能力,较强的迁移能力,不具有侵袭性和致瘤性,细胞染色体核型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