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也是一种朊蛋白(PrionProtein,PrP)病,伴有朊蛋白基因(PrionGene,PRNP)D178位点上的天冬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FFI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凶险的失眠症,睡行症,幻觉,以交感神经兴奋(高血压、心动过速、多汗、高热)为主的自主神经功能失常,认知改变(如注意力不集中、一般智力正常的短暂记忆缺失等),共济失调,内分泌异常等,稍后发展为精神混乱,痴呆,最终死亡。大多数人的发病年龄一般在20岁至61岁之间,平均发病年龄约50岁。FFI典型的病程为7到36个月,平均周期为18个月。该病的神经病理学改变为丘脑的退行性变,主要是腹前核和腹内侧核;下橄榄核和小脑的一些改变以及大脑皮质海绵样变。该疾病的诊断目前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病理改变等综合考虑。虽然目前人们对该疾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其确切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近年来,不少学者从蛋白水平、基因遗传和基因突变等方面探讨其发病机制,以寻求新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目前国内外对FFI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法医学界的报道更是罕见。本课题应用常规病理学方法、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朊蛋白基因测序等技术,结合家系调查和临床分析对法医工作中湖北省内首个FFI家系进行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探讨FFI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基因特点、发病机制及诊断提供思路,为以后的法医学鉴定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目的】本研究课题通过对湖北省首个FFI家系成员的临床表现、脑标本的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基因测序分析及家系调查等进行分析研究,为FFI的法医病理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人们对FFI的认识及诊治提供参考资料。【材料和方法】本研究材料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法医病理教研室2010年的法医病理学尸检案例资料,包括FFI家族的病例资料、先证者脑标本、常温保存的蜡块及切片;先证者血液及其家系亲属的血液。脑标本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后者包括:刚果红染色、过碘酸-Schiff反应(PAS)、髓磷脂碱性蛋白(MBP)、CD68、CD43、CD20、CD3、CD79a、NF染色,对染色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用基因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家属血液进行朊蛋白基因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家系调查:先证者的母亲死前有类似的症状,高度怀疑为FFI,但现已无法考证;先证者小姨也出现了相似的症状,失眠症状突出,但白天可正常工作和生活。②先证者尸解病理变化:大脑,尤其是丘脑的神经元变性、神经细胞丢失及胶质细胞增生;小脑普肯耶细胞数量减少或呈固缩、变性;免疫组化染色:右额极、丘脑刚果红(-);丘脑和豆状核部分神经元示PAS(+);未见PrP淀粉样斑。③基因特征:先证者及其小姨PRNP中存在532位G碱基突变为A,导致178位氨基酸-天冬氨酸(Asp,所在序列碱基GAC)突变为天冬酰胺(Asn,所在序列碱基AAC),即D178N的突变,该突变与129位甲硫氨酸(Met,所在序列碱基ATG)连锁,符合人FFI基因变异特征。【结论】①本例系在湖北省内发现的首个FFI家系,为目前中国大陆地区报道的第二个FFI家系;②该家系先证者神经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丘脑神经元大量脱失及胶质细胞增生,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说明可能中国人种FFI神经病理学变化和国外无明显差别;③朊蛋白基因测序对该疾病的诊断较为可靠,对可疑病例可考虑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