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床边监护仪是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中每位患者必不可少的监护设备,它能够对病人的心率、心律、呼吸、血压、氧饱和度进行监测和分析。因此,它能否有效地对病人的情况进行准确的测量和报警,医护人员能否及时地对报警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处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研究对收集到的ICU床边监护仪报警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床边监护仪报警现状,为建立更完善的报警管理制度和处理流程及进一步质量改进提供数据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了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ICU床边监护仪连续七天的报警数据和报警处理记录,以及参与研究的患者和床边护士的一般资料。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Mann-Whitney和Kruskal-Wallis统计分析,显著性水平设为0.05。结果:ICU中每位患者每天平均监护仪报警次数为37次。正确报警只占到总报警次数的34.6%,而错误报警则占到总报警次数的65.4%,其中心律失常报警的错误率占总心律失常报警次数的99.9%,呼吸报警的错误率占总呼吸报警次数的86.7%,氧饱和度报警的错误率占总氧饱和度报警次数的63.0%。有意义的报警只占总报警次数的3.5%,需要通知医生的报警只占总报警次数的1.4%。床边护士对监护仪报警反应速度的中位数是40s。同时,患者入ICU24小时内APACHE II评分、报警级别、报警时间段、床边护士的性别、年龄、职称和ICU工作年限对护士处理监护仪报警的速度有着显著的统计差异。结论:误报警和无意义报警大量存在于ICU,可采取一些国际通用的报警管理方法降低误报警率。其中心律失常报警的误报警率最高,需进行进一步质量改进。床边护士对报警的反应速度慢,报警倦怠存在于ICU。应在现有报警制度中对报警处理速度做出明确的规定,以提高护士对报警的敏感性。并对年龄大、职称高、ICU工作年限较长的护士进行持续在职监护仪性能及报警制度强化在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