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超声引导阴茎背神经阻滞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麻醉效果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mi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改良式超声引导阴茎背神经阻滞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麻醉的效果,并与传统式超声引导阴茎背神经阻滞方法进行比较,为小儿包皮环切术麻醉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包皮环切术患儿80例,ASAⅠ级,年龄5-12岁,体重15-52 kg。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n=40。A组(传统式超声引导阴茎背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患儿在超声引导下行传统式阴茎背神经阻滞,B组(改良式超声引导阴茎背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患儿行改良式超声引导阴茎背神经阻滞,均注入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0.2ml/kg。记录两组患儿术中HR、SpO2、体动、丙泊酚总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术后2、4及8h评估患儿疼痛评分,评分>3分为镇痛无效并予对乙酰氨基酚栓剂直肠给药,记录两组镇痛无效的例数。同时随访记录患儿躁动、恶心、呕吐、尿潴留、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B组在提拉包皮、环切包皮时点HR低于A组(P<0.05);B组术中丙泊酚总用量明显低于A组(116±42mg vs152±40mg,P<0.05);B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短于A组(21.4±7.7 vs26.2±4.7min,P<0.05);B组患儿术后第2、4及8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A组(P<0.05);B组患儿术后无需给予镇痛药物,A组术后需要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栓剂者有8例(0 vs20%,P<0.05);B组患儿术中体动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2.5% vs15%,P<0.05)。  结论:改良式超声引导阴茎背神经阻滞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应用安全有效且明显优于传统式超声引导阴茎背神经阻滞,不仅可减少静脉全麻药用量、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可提高小儿术后镇痛的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C组乌司他丁10000U/kg治疗组
随着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输和交流更加简单易行;同时也对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乃至个人隐私等方面的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