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方地理学界“人文化”和“社会化”推动下兴起的地方理论越来越受到人文地理学研究邻域的关注。在此背景下,地方认同也成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地方认同成为研究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概念,特别是在人与地方的情感联结方面。地方认同是自我的一部分,是通过人们意识和无意识中存在的想法、信念、偏好、情感、价值观、目标、行为趋势以及技能的复杂交互作用,确定的与物理环境有关的个人认同。本研究选取了台湾眷村这一特殊时空背景下形成的聚落形态,探究眷村中居民的地方认同状况,主要探讨了眷村居民的在地化认同特征,同时也涉及到眷村居民对中国大陆的认同与情感特征。本研究对眷村居民的地方认同主要是对台湾的认同,同时涉及了对中国大陆的认同。本文对眷村居民的台湾认同研究是从“地方”组成要素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台湾眷村居民的环境认同、社会生活认同、文化认同以及对台湾的情感依恋几个方面的特征。同时也简单探讨了眷村居民对中国大陆的认同与情感特征。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本研究结论:(1)台湾眷村居民的地方认同存在台湾认同逐渐强化,中国大陆认同弱化趋势。在实质环境认同层面,台湾眷村居民对实质环境认同度较高,适宜的气候条件、自然景观等使眷村居民产生依赖性,并增强了对台湾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在社会生活认同层面,眷村居民对台湾经济环境和政府管理的认同度较低,社会治安和社会保障方面有较高的认同。共同生活在眷村的居民对于“外省人”这一族群身份的认同呈现出弱化的特征,年轻世代以“台湾人认同”取代“外省人认同”。在文化生活认同层面,台湾眷村居民的文化生活认同呈现出中国大陆文化认同的逐渐衰弱和台湾本土文化认同逐渐加强的特征。在情感归属层面,台湾由“异乡”逐渐转变为“故乡”,眷村年轻世代对中国大陆已无情感联系。(2)台湾眷村居民的台湾认同存在着较明显的代际差异。这种代际差异主要体现在社会认同层面中的族群认同、文化认同和情感归属三个方面。第一代眷村居民对台湾的认同主要体现出功能上依赖性而缺乏情感上的归属感,情感上比较依恋中国大陆。第二、三代眷村居民台湾认同更强,而且有情感上的归属感,而对中国大陆缺乏认同。(3)台湾眷村居民地方认同主要受历史、政治、教育、社会网络等因素的影响。眷村是特殊历史时空背景下形成的聚落形态,眷村居民的地方认同也与台湾地区的历史背景有密切的关系。台湾眷村居民作为“外省人”在台湾政治社会中一直发挥重要作用。台湾当局的政策变化以及政党间的争斗都会影响着眷村居民的认同状况;教育是塑造认同的重要工具,台湾的教育政策主要对眷村的年轻世代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社会网络中眷村居民和本省人的交往增强,势必会促进眷村居民与本地的融合,从而对地方认同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