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烯啶虫胺是一种烟酰亚胺类杀虫剂,可广泛应用于水稻、小麦、棉花、黄瓜、茄子、西瓜、桃、苹果、梨、柑橘、葡萄、茶树等各种粮食作物、蔬菜和水果上,是主要针对刺吸式口器害虫防治的杀虫剂。为了研究烯啶虫胺及其制剂在稻田环境中使用后会产生的生态环境行为及效应,系统地分析了其有效成分烯啶虫胺在稻田水、土壤和植株中的残留降解情况,并较详细地研究了烯啶虫胺在五种供试土壤中的吸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确定烯啶虫胺在水稻田使用后的安全性,指导其正确使用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结论如下:1建立了烯啶虫胺在水稻田各种样品中的残留量的HPLC分析方法。稻田水样品用CH2Cl2萃取;植株样品经CH2Cl2提取后过弗罗里硅土柱净化;土壤、糙米和谷壳等样品经甲醇提取后用CH2Cl2萃取,过弗罗里硅土柱净化;HPLC紫外检测器测定。烯啶虫胺的最小检出量为6.O×10-10g,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稻田水1.5×10-3mg/L,稻田土壤7.5×10-3mg/kg,稻杆、谷壳、糙米均为1.5×10-2mg/kg。当添加浓度为0.05、0.50、1.00mg/kg时,烯啶虫胺在不同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0.39%-87.08%,相对标准偏差为0.84%-4.58%。2利用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可归纳出烯啶虫胺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消解的规律,烯啶虫胺在湖南长沙、浙江杭州和贵州贵阳的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平均T1/2分别为1.90d、2.21d和4.78d,这表明烯啶虫胺在稻田环境中属于比较容易降解的农药(T1/2<30d)。用烯啶虫胺50%可溶性粉剂按低剂量60g/hm2.ai.g和90g/hm2.ai.g两个剂量,分别施药4次和5次,每隔7天施药一次;在最终施药后的第7d时,烯啶虫胺在糙米中的残留量均已低于其最小检出浓度(即1.5×10-2mg/kg),也远小于其在大米中的MRL值(0.50mg/kg)。3烯啶虫胺在五种供试土壤中的吸附情况能很好地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描述;吸附性最强的是山东褐土,吸附性最弱的是湖南河潮土;烯啶虫胺在五种供试土壤中的△G<40kJ/mol,这说明烯啶虫胺在这五种供试土壤中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4烯啶虫胺与NaCl (NaNO3、NH4Cl)共存时,在同等浓度下,不同阳离子在同等价态中竞争吸附能力在五种土壤供试中的Kf值变化为NH4+>Na+;而在同等浓度下,不同阴离子在同等价态中竞争吸附能力在五种土壤中不相同,在湖南红壤、湖南河潮土、山东和河南褐土中Kf值变化为NO3+<Cl-。烯啶虫胺与NaCl(NaNO3、NH4Cl)共存时五种供试土壤中的△G值在-11.35~-14.83kJ/mol之间,也属于物理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