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患者手术过程前、后腹腔灌洗液脱落细胞及其DNA异倍体的阳性率,探讨其与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7(CK7)、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等相关基因、临床病理的关系以及手术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前瞻性、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NCT01516944)中132例直接手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全腹平扫+增强CT等影像学检查以排除远处转移,并经胃镜咬检6~8块组织,病理诊断为胃腺癌,且均未使用化疗或放疗。手术均拟行标准的D2根治术,如开腹后发现已有远处转移则视情况行姑息手术,手术全过程采用严格的无瘤操作。手术开始后探查腹腔,患者头高脚低位,提起横结肠系膜,用生理盐水300~400ml(37℃)冲洗下腹部及Doglas窝,使用负压吸引器直接将灌洗液吸入干净的标本袋中,如有腹水则有直接抽出,收集300ml左右,此为手术过程前组标本;手术结束关腹前使用无菌蒸馏水(37℃)冲洗3次,共约10分钟左右,负压吸尽,再用生理盐水300~400ml(37℃)冲洗全腹腔,使用新的吸引器吸取灌洗液300ml左右,此为手术过程后组标本,两次标本均行腹腔灌洗液细胞学(peritoneal lavage cytology,PLC)检查,并使用Feulgon染色,检测其DNA倍体,倍体≥5c为异常,给出四张图表报告,第一张图横轴为DNA含量,纵轴为细胞数量,正常值<5c。第二张图横轴为DNA含量,纵轴为细胞核面积。第三张图为DNA含量最高的前20个DNA倍体数值和图像。最后一张为数值最大的DNA倍体的镜下图像。报告结果为(阴性)未见DNA倍体异常细胞;(阳性)可见DNA倍体异常细胞。同时检测CEA、CK7、MMP7,在玻片上观察目标细胞(考虑为癌细胞且需除外炎细胞、组织细胞和增生间皮细胞等)。CEA和MMP7定位于细胞浆,胞质均匀状着棕黄色判定为阳性,不着色为阴性;CK7定位于细胞质,着色判定为阳性,否则为阴性;所有标本均加做WT-1、Calretinin以排除间皮细胞。分析PLC和DNA异倍体阳性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手术对其的影响。结果:1目前PLC被认为是检测腹腔脱落癌细胞(exfoliated cancer cells,ECC)的金标准,操作方法简便,但其敏感性较低。2 132例胃癌患者中手术过程前组有24例PLC阳性(18.18%),而异倍体阳性的有35例(26.52%),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其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9.81%。3手术过程前组的CEA、CK7、MMP7的阳性率分别为27.27%、24.24%、25%;而手术过程后的CEA、CK7、MMP7的阳性率分别为15.15%、14.39%、12.88%。PLC阳性与CEA、CK7的阳性率存在差异(P<0.05),但DNA异倍体阳性与CEA、CK7、MMP7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4根治性的R0手术PLC的阳性率为12.07%,明显低于根治性的R1或R2或姑息手术的62.5%(P<0.05)。5手术过程前腹腔灌洗液阳性与肿瘤最长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分期、手术根治度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Lauren分型、Borrmann分型无关(P>0.05)。6手术全程采用严格的无瘤操作,经过关腹前大量蒸馏水冲洗后,手术过程后组的PLC阳性率为9.09%,比术前的18.18%有了明显的下降,且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4)。24例手术过程前组PLC阳性的患者,有14例手术过程后转为阴性;但是,有两例患者手术过程前组PLC为阴性(可见异型细胞,且DNA倍体均>5c),而手术过程后变为了阳性,此2例患者手术过程前的PLC结果及有可能是假阴性,而术后的结果为真阳性;亦有可能是术中无瘤操作不当造成的医源性的肿瘤细胞脱落。结论:1 PLC法目前仍是诊断ECC的金标准,但是其敏感度较低,阳性率不高,而DNA倍体及CEA、CK7、MMP7等相关基因的检测结果阳性率比PLC高。2手术根治度越高,PLC的阳性率就越低。3这同时也跟肿瘤的分期相关,同样随着肿瘤浸润深度、淋巴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增加,其做根治手术的成功率就越低,PLC的阳性率亦会增高。4手术全程中采用严格的无瘤术后,可明显降低癌细胞的脱落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