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壤和紫色土是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两种最具代表的水蚀性土壤,目前该区域土壤厚度普遍仅30~50cm,只为黄土的1/200,在强烈的侵蚀作用下有限的土壤资源将很快流失殆尽。随着开发建设项目的大量增加,尤其是长江流域红壤、紫色土等主要水蚀区域,人们迫切需要对其造成的土壤侵蚀严重区域进行合理、科学的综合治理。因此,保护红壤和紫色土及防治其水土流失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针对原状和扰动的红壤、紫色土坡面侵蚀过程展开研究,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自身的特点,力图阐明其水土流失机制,并推求加速侵蚀系数。本研究利用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和径流小区、侵蚀槽的手段实测原状红壤、紫色土和扰动红壤、紫色土在不同坡度、不同雨强情况等条件下的产流产沙相关数据,并结合原状和扰动的红壤、紫色土的理化性质,通过比较分析原状红壤、紫色土和扰动红壤、紫色土的侵蚀过程、侵蚀率及其影响因素,得到其主要结论如下:(1)原状和扰动红壤、紫色土的初始产流时间均随着雨强的增大而缩短,相同情况下,红壤的初始产流时间比紫色土短,也就是说红壤坡面产流速度快于紫色土。(2)原状红壤、紫色土的产流过程受雨强的影响较大;相同的情况下,红壤径流小区的地表径流深大于紫色土径流小区。扰动红壤和紫色土产流过程比较相似,在坡度相同时地表径流深的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3)原状红壤和紫色土的产沙过程随降雨历时的变化不尽相同:红壤径流小区产沙量均随降雨的进行逐渐增大至峰值,而后随着降雨过程波动;紫色土小区在0.8mm/min雨强下的整体趋势较平稳且无较大波动,但在1.1和1.4mm/min雨强下产沙量先随降雨历时逐渐增大到峰值,之后呈现下降趋势。扰动红壤和紫色土的产沙过程较为相似,在坡度相同时产沙量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4)原状红壤和紫色土的侵蚀率有较大差异,小雨强时(0.8mm/min),红壤的侵蚀率大于紫色土;中大雨强时(1.1和1.4mm/min)与之相反。扰动红壤和紫色土的侵蚀率都表现出相似的规律,既侵蚀率随着雨强和坡度的增大而增大。(5)扰动红壤的加速侵蚀系数大多随着坡度的增加而降低。紫色土的加速侵蚀系数在20°坡15min时段达到最大,在此坡度条件下符合规律:45min时段加速侵蚀系数<30min时段加速侵蚀系数<15min时段加速侵蚀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