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恶性肿瘤_t与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疾病负担最重的两类疾病,此二类疾病常常伴有相同的危险因素。肿瘤可侵犯心脏、血管及其周围结构,多数化学治疗药物具有心血管毒性,放射治疗则可直接造成心脏和血管的损伤。据2015年我国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乳腺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约17.07%,为第1位;死亡率2.51%,为第7位。随着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发展进步,化疗、靶向治疗等各种治疗药物的不断更新,各种治疗模式的结合,使得过去30年乳腺癌的死亡率大幅下降。随着肿瘤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上述因素所导致的心血管疾病逐渐增加,这使得心血管事件逐渐成为威胁肿瘤患者预后的严重健康隐患。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是抗肿瘤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现已证实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及放疗均可增加心肌功能不全的发生风险。对于乳腺癌治疗过程中的产生心脏毒性的影响因素,既往研究多是针对单一危险因素,如蒽环_类类药物使用、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胸壁放疗等。并且研究的人群以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为主。但针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联合多个治疗方式导致心脏毒性的比较,如化疗联合放疗、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化疗联合放疗及曲妥珠单抗治疗等,虽有报道,但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乳腺癌术后患者为基础,对患者病案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术后辅助治疗的不同方式和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的关系,为临床工作中,早期评估乳腺癌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以及治疗所致心功能减退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1.收集辽宁省肿瘤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经乳腺癌根治术后给予含蒽环类化疗药物为基础的术后辅助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经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共327名患者符合标准。2.采用预先设计的调查表,统一诊断标准后以现场记录的方式收集病历。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比较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时,病例组与对照组按年龄(±2岁)进行1:2频数匹配后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不同治疗方式对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的影响。结果: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327例,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38例,心功能正常289例。1.放疗对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影响的情况的比较,未放疗、左侧放疗及右侧放疗三种治疗方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2=0.301,P=0.860)。2.按化疗、化疗联合放疗、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化疗联合放疗及曲妥珠单抗四种治疗方式对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影响的比较,化疗与化疗+曲妥珠单抗所导致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化疗+放疗与化疗+曲妥珠单抗所导致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校正,P<0.008)。3.在年龄≥50岁,四种治疗方式的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2=6.484,P=0.060)。在年龄<50岁,四种治疗方式的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65,P=0.007)。再经两两比较,化疗与化疗+曲妥珠单抗相比所致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校正,P<0.008)。不同年龄,相同治疗方式比较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4.病变部位在右乳腺的患者里,四种治疗方式导致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2=5.780,P=0.123)。病变部位在左乳腺的患者里,四种治疗方式导致治疗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126,P=0.016)。再经两两比较,化疗与化疗+曲妥珠单抗导致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校正,P<0.008)。5.Logistic回归模型中,经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相对于其他治疗的患者,发生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的风险增加24.244(OR=24.244,95%CI:2.202-266.973)结论:1.乳腺癌患者使用含蒽环类化疗药物治疗过程中,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相对于其他治疗的患者,对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影响的风险增加。2.术后辅助治疗过程中,放疗导致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在短期内(6个月)未见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