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老年人身体器官组织逐渐发生着退行性变化,老年人身体器官组织的老化及功能减退,使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升高、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当老年人年龄超过60岁后这些变化将会更加明显。假如不充分认识这一变化,不重视老年人群的健康运动,就会加速、加重老年人这一改变的进程和程度。我国从1997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为引导资金,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配套的室外健身器材。健身路径综合健身的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身,促进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近几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路径的积极推进,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为老百姓的健身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培养了居民间的感情和他们的参与意识,促进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目前我国学者对健身路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健身路径配件及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对健身路径合理选址以及科学布局,健身路径特定练习方式以及针对各种病症所提出的健身路径运动处方等领域。对于老年人健身路径健身特点以及针对该健身锻炼方式对健身效果的影响这样的文献很少。本课题主要是针对老年人群的身心特点,以增进老年人健康、延缓衰老为目的,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济南市英雄山、燕山立交桥、济南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大型健身广场经常参与健身路径的锻炼的老年人健身路径的健身特点,并通过访谈法和观察法对老年人进行跟踪了解,总结出老年人健身路径的健身特点。通过问卷调查筛选出60-69岁规律进行(5次/周,40分钟/次以上,持续1年以上)压腿架、腰背训练器、腿部按摩器、扭腰器、转体训练器、太极揉腿器、健骑机、太空漫步机、蹬腿器、上肢牵引器、伸腰运动器运动的老年人对其进行身体测试,对没有规律运动史的老年人进行身体测试,并用数理统计法将两组人群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进而分析讨论老年人自由锻炼方式对老年人群健身效果的影响,从而为老年人群的合理运动健身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老年人参与健身的态度比较积极,参与目的明确。但在健身路径的锻炼方法上不够科学。健身路径老年人锻炼者在锻炼时动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按照健身路径健身方法进行锻炼。健身路径针对老年人的健身路径锻炼设施还有待于完善,各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力度。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健身路径的宣传和指导不够积极广泛。2.老年人在进行健身路径锻炼时以柔韧器械和放松器械为主。对力量器械和灵敏器械较少,对身体的训练部位也不完善。老年人选择的器械大部分为强度较低、难度较小的放松器械和灵敏器械。3.健身路径自主锻炼锻炼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的体脂,控制老年人的体重,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形态。4.健身路径自主锻炼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心血管机能,尤其是对于提高老年人的高密脂蛋白具有显著作用。但对于降低老年人的舒张压和收缩压,不具有明显效果。5.健身路径自主锻炼可以增大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尤其是对于提高老年人的肺活量有显著作用。6.健身路径自主锻炼可以提高摸背、坐位体前屈等老年人关节活动度与柔韧性。健身路径自主锻炼可以提高老年人上肢运动系统机能,尤其对于提高老年人的握力、上肢力量有显著作用。但对于提高下肢机能尤其是对步行测试的时间效果不明显。7.健身路径自主锻炼可以提高老年人的手眼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和反应时动作时。8.健身路径自主锻炼对老年人健身效果的影响较全面,尤其对于提高老年人的握力和上肢力量具有很明显的效果,但是对于提高下肢力量和降低老年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作用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