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盐酸伊立替康(Irinotecan hydrochloride,CPT-11)是喜树碱的一种半合成衍生物,外观为黄色结晶粉末,略有芳香味。九十年代抗癌药物的三大发现之一,是一种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较小的抗癌新药,晚期大肠癌的特效药,对于经含5-氟尿嘧啶化疗失败的患者,本品可作为二线治疗。同时对小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及宫颈癌和卵巢癌亦有疗效。CPT-11溶于水和甲醇,微溶于氯仿和乙醇,在丙酮和乙醚中几乎不溶。目前上市的盐酸伊立替康产品仅有普通注射液。进口品种是由美国辉瑞公司研发生产的“开普拓”(Campto),国内目前有三家制药企业在生产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产品,分别是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艾力”(注射用盐酸伊立替康),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和上海创诺制药有限公司的产品(产品名称均为: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该药在剂量较大时可引起严重的腹泻和骨髓抑制,这两种不良反应被认为与剂型相关的毒性。利用制剂手段制备合适的给药系统,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就显得尤为必要。聚合物胶束是利用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水相中自组装形成的,1984年由Bader等人首次提出将其作为药物载体。疏水性部分形成疏水内核同时亲水性部分形成外壳,该核壳结构的胶束具有纳米级别粒径,包裹药物后能够改善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循环时间,提高靶向部位药物浓度,降低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本课题以合成的mPEG-PCL作为制备胶束的载体材料,制备盐酸伊立替康的胶束给药系统。核壳结构的胶束对于脂溶性好的药物有较好的包载效果,而盐酸伊立替康是一水溶性较好的药物,进行胶束制备时不易被包裹进入内部疏水核心。该课题在研究时,首先对原料药盐酸伊立替康进行修饰和改性,制备成磷脂复合物后进行载体材料的包裹,制备聚合物胶束给药系统。本文制备盐酸伊立替康磷脂复合物,以三氯甲烷为反应溶剂,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筛选优化磷脂复合物制备的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如下:CPT-11与磷脂的投料比为1:5,在45℃下恒温磁力搅拌反应1.5h,复合完成后加入乙醚复溶除去未包封的药物,即得盐酸伊立替康磷脂复合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合率达98.65%。测定所制备复合物的油水分配系数及DSC表征,结果显示复合物的形成显著增加了原料药物的脂溶性。以制备成的复合物为活性成分,采用mPEG-PCL作为载体材料,制备聚合物胶束给药系统。通过筛选胶束制备方法、有机相的溶剂种类、有机相与水相的比例、载体材料的使用量及搅拌时间等因素,对制备处方和工艺进行了单因素优化。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设计试验,进行处方工艺的进一步优化。其制备方法如下:精密称取载体材料100mg,溶于2ml的二氯甲烷中,加入磷脂复合物乙醇液1ml进行混匀,滴加到搅拌下的双蒸水中,双蒸水的用量为10ml。在搅拌下除去有机溶剂过滤即得载药胶束。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所制备胶束的形态,为球形或近球形的形状。通过动态光散射仪进行粒径及粒度分布和Zeta电位的测定,mPP2k空白胶束平均粒径57.88nm,mPP2k载药胶束的平均粒径125.6nm,mPP5k空白胶束的平均粒径90.47nm,mPP5k载药胶束的平均粒径156.20nm;电位情况:mPP2k空白胶束Zeta平均电位-15.03mV,mPP2k载药胶束的平均电位值-14.2mV, mPP5k空白胶束的平均电位-12.3mV,mPP5k载药胶束的平均电位-7.35mV。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胶束给药系统的包封率平均为61.32%,载药量平均为2.88%。本课题通过对盐酸伊立替康进行磷脂复合物制备改善原料药的亲脂性,然后用两亲性载体材料进行包裹,成功制备了盐酸伊立替康胶束给药系统。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所得胶束粒径分布较均匀,呈球形或者类球形。本研究为盐酸伊立替康靶向给药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