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优秀农耕文化作为劳动人民上千年农业生产活动的结晶,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面临传承危机。为响应乡村振兴政策,带动区域农业发展,近年来各地政府大力发展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广告作为品牌重要宣传手段随之数量激增。农耕文化元素凭借其丰富的艺术形式与深刻的文化内涵,被广泛运用在各地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广告中。研究农耕文化元素在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广告中的运用,对于改善形象广告成片质量,提高品牌识别度与美誉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优秀农耕文化作为劳动人民上千年农业生产活动的结晶,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面临传承危机。为响应乡村振兴政策,带动区域农业发展,近年来各地政府大力发展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广告作为品牌重要宣传手段随之数量激增。农耕文化元素凭借其丰富的艺术形式与深刻的文化内涵,被广泛运用在各地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广告中。研究农耕文化元素在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广告中的运用,对于改善形象广告成片质量,提高品牌识别度与美誉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乡村经济振兴与乡村文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收集整理了 2018-2021年共四届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上榜或入选的146个农产品区域品牌,将其中运用了农耕文化元素的124个品牌形象广告作为样本,对样本中9312个农耕文化元素进行数据统计与内容分析。发现样本中使用的农耕文化元素,整体可分为物质文化元素与非物质文化元素两类,围绕区域农业生产环境、生产历史、生产技术、生产产品与生产理念五个主题展开。在多感官呈现方式、艺术表现手法与主题诉求策略方面呈现出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广告独有的元素运用方式。体现出遵循农耕文化元素特征,符合现代社会价值观,树立农产品区域品牌正面形象三点元素运用规律。目前农耕文化元素在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广告的运用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元素选取同质化程度高,元素呈现脱离受众审美,元素组合模板单一守旧,元素运用轻视人文内涵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挖掘特色元素、丰富元素形式、创新元素组合与重视元素内涵四点解决对策。希望可以助力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建设,提升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广告的成片质量,为农耕文化元素在农产品区域品牌广告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指导与借鉴。
其他文献
讨论了颜色模型C I E L a b及R G B与X Y Z的相互换算公式。通过X Y Z联系,从而建立了C I E L a b与R G B的相互换算,并建立了实际颜色到数字化颜色的一条通道。
综述了微生态制剂种类、作用机制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了微生态制剂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管控是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施工监理过程中控制的关键。围绕某公建项目的工程实例,从工程监理角度出发,探讨通过“技术先行”管理手段,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技术安全质量进行管控,来解决当前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监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升工程监理的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正>以场景创新应用撬动机器人产业发展,“机器人+更多生产、生活场景”已被视为未来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人工智能应用的终极赛道。随着全球数字化发展进程的提档加速,由此衍生的“机器人+”概念,正逐步发展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智能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在工业领域,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木材资源丰富,纤维素储量巨大,很容易以纤维、木片和单板等形态加工利用。本研究利用木纤维(WF)增强聚丙烯(PP)制成板材,并与木质单板层积复合。制备WF/PP复合材时利用聚烯烃弹性体和滑石粉,解决韧性和强度同时提高的问题。通过冲击强度和挠曲性能测试,差示量热扫描、动弹行模量测试、和微观结构观测,对WF/PP体系性能进行了分析,优化了工艺条件。之后用木质单板对复合板材的表面进行装饰,通过表面胶合强度
目的 分析贵州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变化,为进一步完善贵州省手足口病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贵州省2010—2021年的手足口病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其三间分布和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21年贵州省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37 511例,年报告发病率为67.98/10万~162.90/10万,年平均发病率101.80/10万;重症病例8
目的 调查分析某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疫情暴发提供策略。方法 通过多渠道搜索2021年6月8日—7月8日该幼儿园的手足口病病例,对病例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进行环境卫生学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可能造成本次疫情传播及暴发的因素。结果 本次疫情病例集中分布在大一班、中一班、中二班,共搜索到病例25例(确诊5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总罹患率9.12%(25/27
将以四角楼著称的广东和平县林寨古村置于粤赣山区的视域之中,从区域开发史、家族史和建造史相结合的角度,梳理林寨古村的屋式,分析清代中叶林寨陈氏家族在空间策略上从经营围村转为兴建围楼的社会原因和技术原因,阐释了林寨屋式从双堂屋到堂横屋再到四角楼的变化过程,认为林寨四角楼始于陈宗杰所建永贞楼,晚清时进入兴盛期,在空间组织和建造体系上逐渐与堂横屋融合。林寨屋式的多次转变,既受到粤赣山区农业开发、治盗和贩盐
南京市某传染病专科医院污水处理站原处理规模1.0×103m3/d,因病情诊治需要,医院门诊接诊量和住院部床位量骤增,污水处理量也随之骤增,导致原采用接触氧化+石英砂过滤法作为主要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站已无法满足现有处理需求。因此,现采用AO+MBR膜技术对医院污水处理站改造扩容提标,改造后设计处理能力达到2.0×103m3/d。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改造后污水处理站出水水质优于《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