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改进的踝关节后方“共轴入路”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类型: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方法:20具防腐冷冻踝关节标本平分为两组;用克氏针在其中一组建立文献报道的“共轴入路”、传统后方入路和改进的踝关节后方“共轴入路”;另一组分别在距离外踝尖端近侧1.5cm高度水平2.5cm建立改进的“共轴入路”。测量克氏针与踝关节后室重要解剖结构的距离。使用2.7mm,30°关节镜在5具新鲜标本上模拟实际手术建立改进的踝关节后方“共轴入路”。临床应用于3例病例(4个踝关节)。结果:改进的“共轴入路”与小隐静脉、足拇长屈肌腱和胫神经的距离分别是22.07mm、5.39mm和6.27mm;原“共轴入路”与小隐静脉、足拇长屈肌腱和胫神经的距离分别是8.54mm、3.62mm和4.40mm。不同高度的“共轴入路”的静态安全性接近。测量数值经统计学分析得出:改进的踝关节后方“共轴入路”同其它后方入路相比,器械距离踝关节后方重要解剖结构是最大的。通过模拟手术过程,确定足拇长屈肌腱和足趾长屈肌腱为踝关节镜操作的安全性“内标志”。无神经血管的穿破和触碰。临床病例平均5个月随访未见并发症。结论:与原“共轴入路”相比,改进后的踝关节后方“共轴入路”具有安全性更高、操作更简单和易重复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