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走行为特性的相向行人流动力学建模和仿真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dess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人运动的舒适性及安全性问题日益引起交通工程师、建筑设计及管理人员的关注。行人流建模与仿真对设计和优化行人步行交通设施以及行人应急疏散等有着重要意义。已有的行人研究表明,微观行人个体的行走行为特性直接影响着行人流的宏观特性;具有多个随机、无序行走行为的行人所组成的行人流能通过个体间的相互作用演化成复杂的宏观群集运动。然而行人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与宏观自组织现象之间的关系尚缺乏定量研究。   本文首先回顾了目前行人交通行为特征数据的采集方法,并对已有的行人流动力学模型如社会力模型、基于动态博弈的模型、元胞自动机模型、格子气模型等进行了比较分析,介绍了行人流中普遍存在的分层现象、成带现象、走走停停波、湍流等自组织现象。在对行人行为特征数据采集、行人流模型及自组织特性认识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SP调查的情景模拟调查法和视频-网格法对各种情景下行人跟随、超越、变道等行为的倾向性以及超越和变道时的方向倾向性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行人在采取各种行为时方向倾向性是相对稳定,对于中国行人,偏好于右行的强度是左行的1.6倍。同时这种方向倾向性受到行人周围其他行人数量分布的影响。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修正了行人流CA模型参数,建立了考虑行人行走倾向性特征的相向行人流模型,模拟了行人流中的分层现象以及高密度时的拥塞现象,并通过比较模型计算得到的基本图与行人流经验基本图,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考虑行走倾向性特征的相向行人流模型能较好地重现实际观测行人流的基本特性。在此基础上,基于K-近邻作用原理,在考虑行走倾向性特征模型中嵌入了行人个体间的相互作用网络模型,比较分析了行人流处于随机分布状态、分层状态以及拥塞状态时的平均速度以及相互作用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得到处于分层状态的行人流相对于随机分布状态时具有较高的平均速度,并且平均速度与行人相互作用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存在着线性负相关的关系,即随着行人流平均速度的下降,行人相互作用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变大。   利用上述仿真结果,从工程措施、信息引导、行为规范三个层面提出了改善相向行人流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的对策及措施,针对行人过街横道、行人通道等设施等给出了初步的改善方案。  
其他文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自己开办公司,走上创业的道路,但是由于资金、经验不足,同时也是为了降低投资风险,这些企业往往采用广义的合伙企业的企业类型,即寻找几个有投资意向的合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LIBS)技术长期以来都是研究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重要课题,被广泛应用于矿业、冶金业、环境分析、激光清洗等多个领域。利用高强度的脉冲激光与材料的
显微热成像系统不仅能观测物体的形状细节,还能观测温度变化的细节,因此对需要进行细微热分析的领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现有微扫描显微热成像系统空间分辨力低的问题,研
摘要:建筑物高度提取与反演是进行城市三维成像、城市扩张监测、城市灾害评估、城区发展规划等工作的技术基础。建筑物在高分辨率SAR图像中表现出特有的电磁散射特性、成像几
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光纤干涉测量系统,它基于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测量原理,能够对微纳米表面进行远程精密测量。系统中包含两个光纤干涉仪,其中一个作为传感干涉仪用来远程感应被测物理量;另一个作为解调干涉仪,解调被测量。利用光纤布拉格光栅作为反射镜,使解调干涉仪同时工作在高相干和低相干状态,利用高相干干涉信号决定测量精度;利用低相干干涉信号决定被测物理量的幅值,实现绝对测量,且使测量量程突破半波长的限制
接触网作为电气化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铁路的安全运输。由于接触网长期暴露在恶劣的环境中,接触网故障发生频繁,给铁路运输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着重针对T-R+NF供电方
路面裂纹作为路面破损的主要形式,对整个公路路况的评价有着重要影响,是公路裂纹检测中的重点检测内容。传统的路面裂纹检测方法通常由人工检测的方法获取路面裂纹数据,这种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以及既有线路的提速和客运专线的迅猛发展,极大的增加了铁路的运输能力和效率。但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在带来巨大社会经济利益的同时,
“交通拥堵”和“机动车污染”是交通行业面临的两大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交通部门均建立了模型或指标来进行定量评估。交通拥堵现象在降低路网平均速度的同时,也导致机动车
CRTS Ⅱ型纵连轨道在服役期间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受环境变化影响尤为明显。其中宽窄接缝作为轨道结构的重要连接部位,已出现大范围的界面开裂和结构破碎,对轨道结构稳定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