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扩大投资拉动内需宏观政策导向的日益明朗,带来了基础建设领域投资的新一轮热潮。但是伴随着国家行政投资的日益减少,使得基础建设中相当一部分的资金需要按照市场规则进行运作。随之而来的是经营性高速公路项目的投资加大,这意味着大型企业利用BOT模式来投资大型基础建设项目的机会将会大大增加。而“BOT+EPC”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投资管理模式,它的出现正是顺应时势,及时的解决了大型基础建设项目资金短缺、管理复杂和质量监管困难等问题。“BOT+EPC”模式下总承包商处于项目的主导地位,并且还兼具投资人的身份。这些与传统总承包商不同的地方导致新模式下总承包商的质量责任明显增大。总承包商质量地位和责任的变化导致了其质量行为的变化,总承包商不仅仅会加强对分包商的质量控制,还会更加严苛的要求自身的质量行为。因为总承包商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出发会全生命周期的考虑项目质量,对于质保期和运营期的质量问题,总承包商更有动力进行解决。甚至于在建设过程中,总承包商就能充分预计和考虑到项目的质量问题,从而在建设过程中解决问题。在“BOT+EPC”模式下,总承包商在综合考虑后期运营维护成本的情况时,甚至会主动提高项目某些方面的质量要求,从而使得项目在后期的特许经营期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基于此,本文从“BOT+EPC”模式下工程总承包商项目质量管理的角度出发,以总承包商的质量行为及其控制机制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管理学、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的思想、理论和方法,针对“BOT+EPC”模式下总承包商特有的质量行为和扩大的行为控制内容(即质量控制),研究质量行为选择的特点和规律。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研究总承包商质量行为的控制机制,并重点设计总承包商基于并行工程的质量控制模型和基于后悔理论的总承包商质量行为决策模型。以促使总承包商的质量行为趋于规范化、加强和改进总承包商的质量控制工作,为“BOT+EPC”模式在我国的顺利推行和健康发展提出有益的措施和建议。论文最后结合具体项目实践,利用“BOT+EPC”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中总承包商独特的质量行为验证质量行为控制模型,从而为“BOT+EPC”模式下总承包商的质量控制提出措施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