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构建脾虚证银屑病的复合豚鼠模型,并进一步研究健脾解毒汤治疗脾虚证银屑病的相关作用机制及量效关系。方法:将豚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1组,空白2组,模型1组(银屑病组)、模型2组(脾虚型银屑病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健脾解毒汤组)、阳性对照组(阿维A胶囊组),除空白1、2组外,其中模型1组采用5%普萘洛尔乳剂涂抹法造成银屑病模型,其余各组均采用病证结合的双重造模法,即用5%普萘洛尔乳剂涂抹法及大黄煎剂灌胃造成脾虚型银屑病豚鼠模型,分别灌胃2周后用ELISA试剂盒检测治疗豚鼠血清TNF-α、IL-20含量的变化并观察其对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1)5%普萘洛尔外涂诱发了豚鼠银屑病样表现,造模后,模型1组与空白1组baker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灌胃大黄前后,模型2组与空白2组在脾虚证候积分及体重差异显著(P<0.01);(2)健脾解毒汤对脾虚型银屑病样豚鼠模型血清TNF-α和IL-20水平有影响,给药后,与模型2组相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豚鼠血清TNF-α、IL-20含量明显降低(P<0.01),不同浓度的中药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3)健脾解毒汤对脾虚证银屑病样模型组织病理有改变,给药后,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对皮损病理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模型2组比较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并随中药剂量增大其改善作用增强;且中药高剂量组改善略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4)健脾解毒汤对脾虚证候有改善,给药后,与模型2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对体重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脾虚证银屑病豚鼠模型具备银屑病病理特征,并与中医脾虚证证候表现相似;(2)健脾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的机制可能与抑制其炎症反应及免疫调节有关;(3)健脾解毒汤在改善皮损的同时对脾虚征候表现也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