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破坏机理的数值试验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22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材料结构的破坏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极富挑战的研究课题,一直是力学、材料和工程等各学科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研究混凝土结构的破坏过程,对揭示混凝土结构破坏过程的宏观非线性力学行为本质及其破坏机理,评价混凝土结构以及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安全状态,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实验室试验和现场测试作为研究混凝土结构破坏过程最为直接的手段,为促进其破坏过程的研究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然而,由于受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的制约,试验和现场测试工作往往受到限制。理论解析通过对材料进行简化,运用数学和力学等研究方法,对其破坏过程的应力与应变关系及诱发的声发射等进行解析,为研究混凝土结构破坏过程提供了重要途径。然而,限于目前数学、力学等的发展水平,解析方法还难以解析混凝土材料内部微破裂之间以及由于非均匀性而引起的局部破坏。数值方法为研究混凝土结构的破坏过程提供了重要手段。除少数的混凝土力学问题可以简化为平面问题外,二维模型的应用是有限的,大多混凝土结构的破坏问题是三维的力学问题,需要采用三维破坏过程分析工具进行研究。由于混凝土材料非均匀性的存在,很容易产生不对称破坏,此时二维破坏问题就变成了三维破坏问题。 本文首先从混凝土材料的非均匀性出发,采用Weibull随机统计分布理论引入材料的非均匀性,在考虑细观单元非均匀性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维弹性损伤演化本构模型,通过非均匀介质变形过程中微破裂积累造成的力学性质弱化来反映混凝土宏观变形非线性的本质特征。为研究混凝土材料结构的破坏过程提供了力学理论基础;此外,计算机硬件及计算力学的飞速发展,为从细观结构层次上研究混凝土等固体材料的破坏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值计算工具。 其次,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杆件在轴向拉伸作用下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得到破坏过程中所出现的等间距裂缝现象,并通过对二裂缝间的应力进行分析,探讨了等间距裂缝产生的机理,所得的结果与前人的理论分析结果相一致,并通过对轴向受拉构件二裂缝之间间距理论公式的推导,得出影响裂缝间距的因素,并通过三维材料破坏过程分析系统对此影响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影响裂缝间距及裂缝数目及分布规律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又分析了材料的不同力学参数等对构件在轴向拉伸作用下破坏时裂缝产生的数目及裂缝间距的影响。并模拟分析了不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构件的破坏过程及对钢筋的受拉刚化作用的影响。
其他文献
油田进入到开发后期,为提高出油量,必然会将前期桥塞所封油层进行再次利用,更好的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对石油的需求。但是由于一些老桥塞当时录入的资料以及保存不完善,使
网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的非对称性适应是专项机械负荷导致的身体形态、成分非对称性的程度与模式。其中,上肢肌肉是以优势臂三角肌、肱三头肌、上臂屈肌等力量为主导,结合前臂屈肌
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工作原理。首次提出将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于电加温玻璃生产,并对其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进一步研究了红外热成像仪在电加温玻璃测试和检验中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竞争不断加剧,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不再局限于供求市场,更是面临着大量新技术的出现、市场竞争环境不断变化的挑战。如果企业在追求低成本、高质量的
对自由活塞式内燃发电机建立了数学模型,理论上阐述了自由活塞的运动特性并对应制作了该系统的固有频率特性脉谱图;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该系统仿真模型,分析讨论了自由
城市滨水带自古以来是城市文化繁荣发展的集中区域,但工业化发展与城市建设使其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如今在对经济全球化与快速城市建设带来的文化冲击的反思之下,文化研究
大豆球蛋白抗菌多肽(Glycinin antimicrobial peptide,GAP)是从大豆球蛋白中提取的天然抗菌成分。本课题研究了GAP对单增李斯特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特性和抗菌机制。并评价了GAP对蓝点马鲛鱼鱼糜(Scomberomorus niphonius surimi,SNS)在4°C贮藏24天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如下:(1)GAP能够抑制单增李斯特氏菌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