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鲤科鱼类是世界上养殖范围最广的重要经济鱼类,但是在近年来的鲤养殖生产中,生长缓慢、产量下降和抗病力差等生产性状衰退现象变得越来越突出,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从欧洲引进了德国镜鲤。德国镜鲤(Cyprinuscarpio L. mirror)具有含肉率高、鳞被少等特性,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经过4代选育,在抗寒、抗病等性状上有很大提高。
本实验以41个微卫星座位的多态性为基础,分析其与镜鲤体重、体高、头长和吻长间的相关性,为镜鲤体重、体高、头长和吻长的间接选择提供参考数据,同时也为鲤鱼经济性状的进一步QTL定位及分子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获得与经济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或基因是开展该性状分子育种的工作基础。本研究利用41个SSRs标记对德国镜鲤抗寒品系F1代的68个个体基因组DNA进行检测,共得到100个等位基因,各座位等位基因数2~4个,片段长度91~376bp,有效等位基因数1.4287~3.9454,观察杂合度0.3676~1.0000,期望杂合度0.3023~0.7521,平均位点多态信息含量0.4059。利用统计软件SPSS的GLM程序对41个微卫星标记与镜鲤体重、体高、头长和吻长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其中与体重、体高、头长显著相关的标记是hlj354,与体重、体高和吻长显著相关的标记是hlj855,与头长显著相关的标记是hlj919、hlj585,与吻长显著相关的标记是hlj895、hlj704。对同一标记不同基因型间进行多重比较,找到与4种性状相关的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