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社会的逐步发展,工业社会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通过对人类社会的反思并且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人类社会由此开始由从工业社会过渡到生态文明社会。在本世纪初,中国共产党在反思改革开放30年的建设和借鉴国外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创造性的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由此全国各省份开展了对各自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并提出了适合不同地域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贵州地处西部地区,现在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人地矛盾突出,自然条件恶劣,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且缺少很有针对性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其急需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研究指导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根据相关理论和实践,并且结合贵州省省域特点,提出了适合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其包括生态经济建设,生态自然环境,生态社会民生三个方面共包含21个指标并确定其权重。随后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上相关数据计算出了贵州省及下属地级市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值,并从指标分析,空间计量分析,相关因素耦合度分析以及分地区分指标进行比较全面的定量分析,提出了未来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和对策。本文主要结论:(1)2007-2016年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在逐年上升,各个地级市虽然有所波动,但是总体上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二级指标的发展纵向上来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7年至2009年。该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主要以生态自然环境建设为主;第二阶段:2010年至2014年。该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主要以生态社会经济建设为主;第三阶段:2015年至今。该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主要以生态社会民生为主。从区域分布来看,贵州省中西部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最高,其次是贵州省东北部,贵州省西北部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较低。从区域之间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程度上看,生态文明建设不具有空间集聚效应,全省的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处于分散分布状态,并且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呈现空间负相关效应,说明空间之间生态文明建设差异较大。(2)在2007至2016年,能源利用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2007年至2009年为失调阶段。在2010年至2016年为协调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贵州省能源利用结构和生态文明建设两个体系开始协调,但是仍然协调度不够,属于初级协调的阶段。这说明能源利用结构仍然需要继续优化改善,从而配合上生态文明建设。(3)从贵州省各个地级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来看,共同特征是:一是生态自然环境建设水平较低,为此各个地级市都应该加大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以及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强度;二是生态文明建设各个子项目直接建设较不平衡,社会民生建设明显高于其他方面的建设,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较慢,生态自然环境建设迟滞发展。从各个地市来说,贵阳市的生态民生建设发展较快,但是其更应该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六盘水市发展较为均衡,以后应该更加注重生态自然环境建设;遵义市发展较为不均衡,民生建设和自然环境保护上纵向上变化较大;安顺市生态社会民生在全省来看增长率较低,这说明安顺市这几年在民生上投入并不多,希望能够在社会民生方面引进新的模式;铜仁和毕节生态保护较慢且生态经济方面发展较底,但是社会民生方面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本文构建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是根据贵州省自己的特殊的发展状况制定的,该指标体系包含了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和民生方面,研究得出的结论可以对贵州省总体发展及其地级市的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