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邢福义先生提出的复句类别的三分系统理论为指导,对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国语》一书中的因果类复句进行了穷尽式调查统计,得出《国语》因果类复句共641例。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国语》因果类复句进行划分。首先,按照复句逻辑关系的不同,根据复句类别的三分系统理论,因果类复句是表示广义因果关系的各类复句的总称,因果类复句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因果句、推断句、假设句、条件句和目的句五类;我们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考虑《国语》作为上古汉语史料这一具体特点并结合相关著作的划分情况,对因果句和推断句之间的界限进行了阐述,主张在《国语》因果类复句中不设立推断句一类;对因果句和假设句之间、假设句和条件句之间、目的句和“由果溯因式”因果句之间的界限也进行了说明。《国语》因果句共306例,假设句共299例,条件句共4例,目的句共32例。其次,按照复句关系层次的多寡,可分为单重因果类复句和多重因果类复句,前者共364例,后者共277例。再次,按照复句是否使用关系词语,可分为“无标式”因果类复句和“有标式”因果类复句,前者共251例,后者共390例。《国语》306例因果句中,单重因果句共153例,多重因果句共153例,各占因果句总数的50%;多重因果句又包括二重因果句、三重因果句、四重因果句、五重因果句,随着关系层次的递增,因果句的数量反向递减:二重因果句115例,约占多重因果句总数的75.2%,三重因果句30例,约占多重因果句总数的19.6%,四重因果句7例,约占多重因果句总数的4.5%,五重因果句1例,约占多重因果句总数的0.7%。《国语》因果句的“无标式”略多于“有标式”:“无标式”共158例,约占因果句总数的51.6%;“有标式”共148例,约占因果句总数的48.4%,其中“独用式”139例,约占“有标式”的94%(又,“前用式”远少于“后用式”,“前用式”共7例,约占“独用式”的3.6%,“后用式”132例,约占“独用式”的96.4%),“合用式”9例,约占“有标式”的6%。《国语》因果句的“由因到果式”远多于“由果溯因式”:“由因到果式”共278例,约占因果句总数的90.5%;“由果溯因式”共28例,约占因果句总数的9.5%。《国语》299例假设句中,单重假设句共189例,约占假设句总数的63.2%;多重假设句共110例,约占假设句总数的36.8%,《国语》多重假设句又包括二重假设句、三重假设句、四重假设句,随着关系层次的递增,假设句的数量反向递减:二重假设句91例,约占多重假设句总数的82.7%,三重假设句15例,约占多重假设句总数的13.6%,四重假设句4例,约占多重假设句总数的3.7%。《国语》假设句的“无标式”远少于“有标式”:“无标式”共91例,约占假设句总数的30.4%;“有标式”共208例,约占假设句总数的70.6%,其中“独用式”174例,约占“有标式”的83.2%(又,“前用式”远多于“后用式”,“前用式”132例,约占“独用式”的76.4%,“后用式”42例,约占“独用式”的23.6%),“合用式”34例,约占“有标式”的16.8%。《国语》共有单重条件句4例,其中“前用式”1例,“后用式”2例,“合用式”1例。由于其数量很少,我们将其归入假设句部分一并论述。《国语》32例目的句中,单重目的句共18例,约占目的句总数的56.2%;多重目的句共14例,约占目的句总数的43.8%,《国语》多重目的句又包括二重目的句和三重目的句,随着关系层次的递增,目的句的数量反向递减:二重目的句13例,约占多重目的句总数的92.8%,三重目的句1例,约占多重目的句总数的7.2%。《国语》目的句的“无标式”远少于“有标式”:“无标式”共2例,约占目的句总数的6.2%;“有标式”共30例,约占目的句总数的93.8%。我们把《尚书》、《春秋》、《左传》三部先秦“史家之文”中的因果类复句关系词语的使用情况和《国语》因果类复句关系词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比较后发现,《国语》因果类复句关系词语大多是单音节的,《国语》因果类复句关系词语除了成对使用外,更多的是独用。可以说,因果类复句在《国语》中的使用已经较为广泛,其类型也比较丰富。复句的大量出现和使用,反映了人类思维的不断地走向严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