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来,人民币稳步升值,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人民币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上升。然而,进入2015年后,人民币汇率水平不断出现大幅贬值情形,USDCNY(美元兑人民币)从2015年8月10日的6.21上升至2016年1月7日的6.60,5个月的时间,人民币对美元累积贬值5.91%。2015年8月11日的人民币汇率贬值事件引起了投资者对人民币进入贬值通道的预期,促使资本外逃预期产生,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了我国A股“股灾2.0”的导火索。面临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形成,资本外逃的外部环境,我国国内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2015年我国GDP增长6.90%,创25年以来最低水平,国内钢铁、水泥、船舶等行业严重产能过剩,总需求不足。为了缓解经济颓势,央行采取积极货币政策,2015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5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6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美国非农就业人口数据持续改善,美国经济复苏强劲,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为了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人民币国际化取得巨大成果,资本跨境流动自由空间扩大的当前,人民币汇率水平可能会承受较大的贬值压力,而汇率水平的急剧大幅下降又可能进一步引发资本大量外流,国内资产价格泡沫迅速破灭,生产部门严重亏损,大量财富蒸发,宏观经济硬着陆等重大问题。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都需要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稳定作为保证。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比较严峻,汇率作为调节经济内外均衡的重要枢纽,其未来会如何走向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当前的背景下,对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利于解释和预测人民币汇率波动现象,妥善应对来自汇率波动的冲击,选择有效的汇率引导政策,进而对实现我国经济内外均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旨在研究影响人民币汇率水平的最主要因素,并基于这些因素的研究为制定引导人民币汇率健康发展的政策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议,希望能够在当前紧迫的经济形势下,为我国实现国内外经济的均衡发展作出一点贡献。论文在内容安排上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介绍了国内外宏观经济局势和人民币汇率改革所取得的成果,提出了人民币汇率水平影响因子研究的意义所在。第二章对现有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使我们对目前汇率影响因素相关的研究进展有了较深的了解。第三章对汇率决定理论进行了梳理,并根据这些经济理论对影响汇率波动的经济因素进行了阐述,为分析我国人民币汇率水平影响因子奠定理论基础。第四章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为论文进一步分析人民币问题设置好历史背景,也为论文选择实证研究数据的区间提供参考。第五章在第二章对现有文献研究的总结和第三章对汇率决定理论发展梳理的基础上,根据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背景,对实证研究所需变量进行了挑选和描述。第六章在前面几章分析的基础上,以北航人民币指数(CNYX)来衡量人民币汇率水平,引入中美通胀差(CPID,中国CPI环比数据减去美国CPI环比数据得到)、中美利率差(IRD,中国半年期存款利率减去美国半年期存款利率得到)、中国当期贸易差额(TB)、外商直接投资额(FDI)、中国外汇储备(FER)、房地产开发利用外资额(RE)、上证指数(SZX)、国房景气指数(GFX)、宏观经济景气预警指数(CEMX)和中国财政收入(FR)共10个变量建立VAR(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第七章使用了主成分法对10个解释变量指标进行因子分析,从多指标中建立了经济水平因子、经济景气因子和对外竞争力因子3个人民币汇率水平影响因子,并对所得到的汇率水平影响因子与人民币汇率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般回归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论文第八章对全文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实证研究,论文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汇率波动预期是人民币汇率水平短期变动的主要决定因素;(2)由国际收支差额和房地产开发利用外资金额组成的对外竞争因子是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格兰杰原因;(3)“PPP脱离”现象在我国存在;(4)房地产市场会对汇率产生较大的正向影响;(5)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收益率状况对汇率影响比较有限;(6)FDI(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对人民币汇率水平上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7)外汇储备和贸易收支差额在长期对人民币汇率水平有正向作用;(8)宏观经济景气度与人民币汇率水平呈反向关系。相应的,论文为政策制定者提出了5条建议:(1)对汇率市场实行预期管理;(2)稳健发展房地产市场;(3)积极引进FDI;(4)暂缓推进资本项目自由兑换;(5)谨慎使用外汇储备管理汇率预期。论文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都有所拓展。首先,理论方面,论文对我国所存在的“PPP脱离现象”进行了具有现实意义的解释,即强制结售汇下,长期贸易顺差积累和巨额外汇储备积累是汇率脱离购买力平价的根本原因。其次,在实证方面主要有两个拓展:(1)论文选取对经济基本面更敏感的宏观经济景气预警指数作为变量进入VAR模型进行分析,发现该变量对汇率波动的解释较诸如财政收入这种变量有更好的解释效果,是对Meese和Rogoff(1983)所做研究的一次拓展;(2)论文使用主成分法对所选10个解释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成功构建出了经济水平因子、经济景气因子和对外竞争力因子3个因子,有效降低了所分析问题的难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这也是论文在研究方法应用上的一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