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越来越被党和国家重视。十八大报告第一次以较大篇幅论述生态文明建设,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宏伟蓝图-“美丽中国”,并且把生态文明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摆在了同样重要的高度。新疆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问题比较突出,大部分地区生态敏感性高,较容易被污染,经济和产业发展被局限在一些有限的绿州地区。21世纪以来,新疆经济发展虽然取得巨大成就,但同东部地区差距依然较大,工业化、城镇化任务十分迫切,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抓住国家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对口援疆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立足自身优势,通过招商选资,有效承接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是新疆在经济新常态条件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激发经济增长动能、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后发赶超的迫切要求。如何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产业与生态环境统筹协调发展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大多数的学者把产业转移作为一个纯粹的经济现象来研究,没有能够兼顾到生态文明。本文探讨新疆承接产业转移时,放在生态文明视阈下来统筹考虑,通过计算新疆14个地州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和产业发展协调度,分析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按照新疆主体功能区规划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构建生态化链式承接产业转移模式,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本文综合应用了文献研读法、比较分析法、理论与实证(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面板数据分析)分析相结合等方法,以问题为导向,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框架行文。在梳理了生态文明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研究文献后,对现有的研究进行了述评,明确了本文的切入点,奠定了理论分析基础。采用递进论述的办法,首先,从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等方面分析了新疆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各地州工业三废排放的情况,指出了目前新疆存在的三个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过度开采和消耗资源能源,加速了资源枯竭速度;产业转移规划不合理,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产业转移缺乏环保意识和技术设备,污染了生态环境。阐明了2010年-2015年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资金来源结构、产业布局和区域分布状况。指出了新疆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区位、资源禀赋、成本和政策优势,同时指出了劣势。从区内经济规模、经济布局、优势产业规模、市场辐射等方面分析了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经济基础,对新疆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跟其它西部省份进行了对比并做了综合评价,得出新疆在西部省份中产业承接能力排名位于中等偏上水平。其次,应用耦合协调度的理论方法,建立了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的指标体系,详细计算了新疆14个地州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并排出了位次,对14个地州的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评价,为生态文明视阈下承接产业空间布局奠定了分析基础。得出克拉玛依市、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哈密市处于较好协调状态;巴州、阿克苏、吐鲁番市、博州、伊犁州处于基本协调状态;阿勒泰地区、喀什地区、克州、塔城属于濒临失调区间;和田地区属于极度失调区间。建立了面板数据模型,把生态文明综合指数纳入了影响因素体系,实证分析了影响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因素。其中,为了得出生态文明的指标,建立了生态文明综合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测算了新疆各地州的生态文明综合指数。利用测得的生态文明综合指数作为生态文明的代表变量,与其他影响因素一起做面板数据回归,经过豪斯曼检验,得出随机效应模型比固定效应模型能更好地拟合本文研究数据。实证结论是:生态文明综合指数、财政支出、GDP增长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年交通货运周转量、专利授权量、平均每万人拥有床位数与新疆承接产业转移呈正向关系,劳动力平均成本与新疆承接产业转移呈负相关关系。再次,在深入分析了新疆主体功能区划分思路的基础上,指出新疆承接产业转移在空间上主要布局在天山北坡经济带和天山南坡产业带,在产业园区层面主要布局在现有的产业园区。进而提出在生态文明视阈下,新疆要承接低碳环保绿色产业以及能够形成生态产业链的补链产业。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生态文明视阈下新疆承接产业转移要与建立现代生态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增强新疆自身发展能力相结合。提出了生态化链式承接产业转移模式,指出生态化链式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是:因地制宜,优选区域主导产业链,确定出区域核心产业后,分析其产业之间工业代谢的特性及价值活动的联接,加快承接能够延长产业链条,消解副产品的补链产业,然后打造纵向耦合、横向共生产业链,使承接产业呈现出生态化网络化发展。最后,在全面总结国内外承接产业转移典型国家和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视阈下,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