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贸易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也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继续深化,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然而外贸的集聚发展却带来了资源、能源的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程度的加深。环境污染的加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经济与自然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破坏。因此,探讨对外贸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在相关理论研究与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对外贸易对环境污染影响的作用机理;其次,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05-2017年的面板数据,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纳入我国对外贸易对环境污染的空间计量模型中,探讨了全国以及各区域间对外贸易与环境污染的的空间集聚特征,实证分析了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局空间Moran’ I显示各省份的对外贸易和环境污染都存在着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局部空间Moran’I则显示各城市对外贸易与环境污染除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外还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异质性,这意味着各省域间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各个省份的S02以及PM25污染不仅受到本省的经济、贸易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相邻省份的影响。进一步的空间回归结果显示:(1)全国及各区域对外贸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中部地区的样本回归中,对外贸易对SO2、PMM2.5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会加剧环境污染的程度;在西部地区的样本回归中,对外贸易对PM2.5的回归系数为正,而对SO1的回归系数为负:无论是SO2还是PM2.5,均没有在全国和东部样本的回归中找到对外贸易的发展会导致我国环境恶化的证据;(2)经济增长和SO2、PM2.5均在全国以及各区域的样本回归中存在着EKC倒U型关系,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全国范围内是成立的,同时中部地区的EKC曲线的拐点均高于其他区域,说明中部地区相比其他区域要想改善环境污染的状况,必须使经济发展达到更高的水平;(3)技术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基本呈现反向相关关系,而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基本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说明改善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是改善区域内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由于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样本区域的环境污染表现很强的空间相关性,这就要求我国在相关污染政策的制定上要充分考虑空间因素的影响,不仅要从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等环节手入,同时要加强各省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对污染的有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