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仪器仪表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世界科技的进步而飞跃发展,其产品由于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其产品利润一直在全国工业行业中占据比较高的位置。丰厚的利润率吸引了一大批的中小型企业投入到这一行业中,成为仪器仪表行业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中小型企业身处仪器仪表这一科技含量很高的行业,自身十分清楚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因此非常重视科技的投入,然而基于中小企业共有的一些特点,导致中小型仪器仪表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两个常见问题,那就是: 第一,首先从宏观上讲,它们自身管理水平有限,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这种具有很强专业性的项目中,缺少一个完整而适用的思路,经常出现片面追求信息系统的技术含量而忽视了对企业自身业务与信息系统的整合规划,其结果了花费了巨额投资,而得到的回报却远远小于预期。 第二,其次从微观上看,中小企业的业务流程多变,导致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在规划阶段开始就要面对不断变化的业务需要,极大地增加了实施难度,往往花费了很大精力实现了某个业务功能,最后发现并不是用户现在所需要的。 目前国内有很多学者研究企业信息化,对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思路也有提出许多框架理论,但是针对处于仪器仪表这一细分行业中的中小型企业,针对他们科技意识强烈却又管理水平有限的现状,尚缺少一种简单,高效,可操作性强的框架理论对其实施过程进行指导。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在对仪器仪表企业的信息建设进行研究分析并实际参与中,总结出一套能够从宏观的系统整体规划,到微观的系统关键要素设计这两个层面对中小型仪器仪表企业的信息化规划与实施过程进行指导的框架性理论,并在行业中的一家典型企业-UNITREND公司的信息化实施中进行了实践,总结出一种实施模式理论: 第一,这一模式理论提出了一种从生产过程控制开始,到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为止的,适用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的层次性架构体系,这一体系通过纵向业务数据流的贯通,和横向业务数据流的合并,形成了一个由内而外,层次分明的信息系统架构体系,它简明,思路清晰,而且易于操作。这一体系架构对具体执行阶段的操作方法进行了规范,首先它强调与解决方案完全对接,紧密联动的流程优化过程,其次它重视基础数据的高度整合和高度可扩展性,最后它重视应用系统实现阶段的高度灵活性,最终形成的体系架构将紧贴实际业务流程,最大限度地整合企业的业务流与信息数据流,使其达到最大的利用效能,同时灵活高效,可扩展性好。 第二,这一模式理论提出了一种轻量化的,低风险高效能的信息化推行过程,这一模式要求把信息化建设过程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经过精心划分,使之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政策相匹配,每一个阶段都是独立可验证的,从而每一个阶段都能对项目化推进效益做精确的评估,进而极大的减少了信息化过程的风险。 最后本文介绍了在UNITREND公司实施信息化改造的过程,并分析了它给企业带来的业务流程的改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最终给企业创造的良好的经济效益,证明了上述模式理论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