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资结构理论始终是财务学中最具有争议的课题之一,也是国际金融理论界的研究热点。随着我国融资体制改革深化和资本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将有更多的融资渠道可以选择,公司融资结构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但就目前来讲,股票融资还是呈现一枝独秀的局面,与西方融资结构理论相背离,因此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影响因素就很有意义。
目前,国内学者在借鉴西方融资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影响因素已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但有一个事实值得注意: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上百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目前已处于成熟的市场经济时代,相应的法规制度也比较完善,因此制度性因素对于融资结构的影响微乎其微。而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时代的转型期,法规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制度性因素对于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影响不容忽视。
有鉴于此,本文把制度性因素对于融资结构的影响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对西方融资制度和我国企业所经历的融资制度变迁进行了回顾,并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大量数据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中股权融资的比重远远超过债权融资,与成熟市场条件下公司融资方式的“啄食顺序”不同,有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同时,股权融资偏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较为严重的。
其次,本文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形成进行了分析。通过与西方国家企业的融资结构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应将制度性因素纳入到融资结构的影响因素中。在我国经济转型期,可以说是制度性因素决定了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形成。
随后,本文对影响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形成的制度性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健全、债券市场发展滞后、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以及政府行政干预、市场管制等因素导致了不合理融资结构的形成。其中对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分别将其对于融资结构的影响进行了描述。
以此为基础,本文认为为了实现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优化这一目标,就必须:规范政府行为;完善资本市场相关制度;加快银行商业化改革;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优化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本文试图通过以上分析研究,希望能为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理论的发展有所启示,同时为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和与融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