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TNF-a作为一个重要的启动抗菌炎症反应的关键细胞因子,在慢性肌病的研究中一直被认为是负性调节因子,但近年来在急性骨骼肌损伤修复的研究中发现TNF-a对肌分化的早期阶段有一定的生理性调节作用。本研究通过下坡跑模型诱导大鼠骨骼肌损伤,通过观察大鼠血清TNF-a的含量变化、大鼠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损伤和修复过程中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情况以及TNF-α在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损伤和修复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变化规律,从而为探讨TNF-a在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9组:对照组(C组)、运动后即刻组(0h组)、6小时组(6h组)、12小时组(12h组)、1天组(1d组)、2天组(2d组)、3天组(3d组)、1周组(1w组)、2周组(2w组)。正式实验,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动物跑台进行一次下坡跑运动。具体参数为:速度为16m/min,坡度为-160,总运动时间90min。分别在运动结束的即刻、6h、12h、1d、2d、3d、1w、2w后取材。下腔静脉取血,采用ELISA检测血清TNF-α含量。取大鼠腓肠肌和比目鱼肌,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TNF-a蛋白表达。通过Olympus DX70光学显微镜和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4.1进行图像采集和分析处理。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ELISA检测血清TNF-α结果显示,运动各组中大鼠血清TNF-α的含量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变化(P>0.05)。(2)HE染色结果显示,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对照组C组,肌纤维都是呈多边形紧密排列,形态规则,肌膜完整。运动后即刻到1d这段时间,肌细胞逐渐开始肿胀,细胞体积增大,近似呈圆形,并且局部发现核有增多、聚集的趋势。并且从6h开始就逐渐有炎性细胞的浸润,到2d、3d时,出现严重的细胞浸润现象,特别是在血管周围的组织,并见有肌纤维溶解呈空洞状的现象。腓肠肌在1w时,偶见有炎性细胞,2w时细胞形态结构逐渐恢复成规则的多边形排列,且出现新生的肌纤维,其特点是小口径、中心核。但比目鱼肌一直到2w都可以见到炎性细胞的浸润,且没有发现有新生肌纤维。(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大鼠骨骼肌当中呈棕褐色或棕黄色颗粒的为TNF-α阳性表达,在细胞质或细胞膜,尤其是细胞与细胞交界处分布较多。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对照组C组,肌纤维胞浆见有少量TNF-a阳性表达。无论是腓肠肌还是比目鱼肌运动后,各实验组TNF-α表达变化有以下规律:TNF-α在运动各组中的表达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尤其是运动后即刻TNF-α免疫阳性表达表现出显著性的增加(P<0.01);从TNF-α在比目鱼肌中的整体表达水平来看,运动后即刻表达达到峰值。而在腓肠肌中,TNF-α的阳性表达在Oh和3d出现两次表达高峰。研究结论:(1)一次性下坡跑运动对比目鱼肌形态结构的影响较腓肠肌明显,且修复时间更长。(2)一次性下坡跑运动后,在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损伤修复过程中,TNF-α的表达整体升高,提示TNF-α可能对骨骼肌损伤和修复具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