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诗《枫桥夜泊》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振民先生根据唐代诗人张继的同名诗歌诗意构思的一部单乐章管弦乐作品。作品以音画的手法描绘出古诗中的深秋、月夜、乌啼、寒山寺钟声、姑苏城外枫桥边等景色,使其音乐格调儒雅抒情、清淡细腻、古典韵味十足、意境深远。作品还巧妙结合了中国传统独奏乐器“管子”的空灵质感、东方思维方式中音乐主题发展的神似而非形同性、曲式结构的严谨与多样、以及印象派的绚丽和声与色彩性的配器风格,形象地表达了原诗中所要刻画的清淡幽静、孤寂忧愁、空灵旷远的意境;同时,也深刻表现了人与社会、历史、自然的紧密联系,体现出高尚的人文精神与公共情怀、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迷人芳香、展示了民族音乐语言的深度和底蕴。音诗《枫桥夜泊》中诗意般的朦胧意象空间以及空灵飘逸的艺术风格正是徐振民先生对意境风格追求与创作的直接反映,听其作品,诗人笔下“清幽寂远”的意境描绘,在徐振民先生“乐如其人”的音符中,呈现出“曲尽其妙”。音乐结构研究日趋“广义化、立体化”,它可以通过对音乐整体及音乐各构成要素在内的本体分析来延伸超越本体之上的思辨性、关联性的一种全面而综合的研究方式来探寻音乐的本质意义。本文立足于音诗《枫桥夜泊》的音乐本体,以作品的主题结构、曲式结构、和声结构、配器结构等为主要研究内容,从本体技法解析到美学、哲学等多维角度对其进行较为系统性的音乐结构分析研究,拟在通过这一可行性研究剖析作曲家运用民族音乐语言结合现代技法这一音响艺术载体来高度传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境神韵,挖掘出作曲家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进而提倡中国音乐创作中民族情结化的创作理念以及对其传承和发展的意义,实现继承和创新的平衡,推动我国音乐事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