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涵式流道及泵叶轮进口三维流场激光测量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w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泵站进水流道是大中型低扬程泵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泵站前池和叶轮室之间的一个过渡段,其主要作用是将泵站前池内的水流平顺均匀的引入叶轮室,为水泵提供良好的进水条件。其中,箱涵式进水流道具有结构简单,断面形状变化单一;流道高度低,基础开挖深度小,节省成本和易于施工等特点,在工程应用中受到普遍关注。但如果流道设计尺寸选择不合理,流道内部流态不良,可能导致流道内产生脱流,漩涡等不良流态,直接影响水泵叶轮进口进水流态,增加泵装置水力损失,降低水泵效率。本文采用国际先进的PIV非接触测量技术对泵站箱涵式进水流道喇叭管下方和内部水流流态进行了三维流场测量,三个典型流量工况下的测量结果表明:小流量(17.02ι/s)工况时,喇叭管内有漩涡和二次回流现象发生,喇叭管内水流流态紊乱,泵叶轮进口进水条件较差;设计流量(34.57ι/s)工况时,喇叭管内及泵叶轮进口水流流态良好,流场成对称分布,无漩涡等不良流态现象发生;而在大流量(42.26ι/s)工况时,流道内有附底涡和附壁涡产生,喇叭管口及叶轮进口进水流态较差,必须采取消涡整流措施以改善流道内水流流态,提高装置运行效率。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与PIV实验测量相同工况下进水流道内流场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对比表明,二者结果相吻合,PIV三维测量结果能很好的揭示流道内流场特点,验证了CFD数值模拟结果;另外,在原设计方案基础上,对在喇叭管正下方采取消涡锥整流后的流场进行了PIV三维激光测量,结果表明:加消涡锥后,成功的消除了大流量工况运行时喇叭管内的附底涡和附壁涡,喇叭管进口及内部流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泵叶轮进口流场基本成对称分布,流道内进水流态良好,因此有必要采取消涡措施以改善箱涵式流道内水流流态。
其他文献
学位
水泵水轮机在运行过程中工况转换频繁,在工况转换过程中保证机组稳定运行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在某些抽水蓄能电站水泵水轮机开停机过程中,当活动导叶开度很小时,导水机构会出现振动和异常噪音。为了找出引起这种不稳定现象的原因,论文对水泵水轮机泵工况开停机过程小开度区出现的不稳定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以天荒坪电站水泵水轮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从蜗壳进口至尾水管出口的三维全流道几何模型,以电站全系统过渡过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