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探究汉语公示语的英译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ha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加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越来越多的大城市和旅游景点增设了双语公示语。近年来,这些公示语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提高了我们的服务质量,为外国朋友提供了很多便利,成功地传播了中国文化。但是,在汉语公示语的翻译中,由于存在许多问题,公示语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有时甚至会引起目标语读者的误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些错误的频繁发生,损害了我们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形象。而我国目前对公示语翻译所做的研究比较少,相关研究成果也很有限。如何能找到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方法,解决我国公示语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就成为当务之急。  纽马克按照语言功能的不同将文本分成了三种类型,即表达型、信息型和呼唤型。他认为,不同的文本应该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表达型文本适合使用语义翻译,而信息型、呼唤型文本适合使用交际翻译。本文正是以这一理论为基础,结合公示语兼具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的特点,把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运用到了汉语公示语的英译中。按照交际翻译理论,在翻译公示语时,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对译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增补,以其适合目标读者的接受能力为原则,尽量使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  全文共分六部分:首先简要说明了研究的理由、方法、意义。其次介绍了本文的理论基础,概括了交际翻译理论的背景及其原则。再次,从公示语的定义着手,分析了公示语的特点及分类;第四部分从语言角度和文化角度分析了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错误。第五部分针对不同类型的错误提出了相应的汉英翻译策略。最后指出交际翻译理论能够有效地指导公示语汉英翻译,公示语汉英翻译须从语言、文化等角度分析,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并对译者的自身建设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福利国家是二十世纪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对它的起因、发展与成败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资本主义。今年(二○○二年)适逢贝弗里奇报告发表六十周年
2012年5月27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建院)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该院已于2012年4月27日正式签署交割文件,以1.47亿澳元的价格全资收购了国际知名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