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观察难治性癫痫(Refractory epilepsy)患者在用药控制不佳情况下,分别添加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与拉考沙胺(lacosamide,LCM)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在用药前和用药后第3个月、第6个月疗效评估。同时对患者服用药物后不良反应(adverse events,AEs)种类及次数进行记录。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对成人难治性癫痫选择药物提供一定帮助。方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难治性癫痫(Refractory epilepsy)患者在用药控制不佳情况下,分别添加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与拉考沙胺(lacosamide,LCM)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在用药前和用药后第3个月、第6个月疗效评估。同时对患者服用药物后不良反应(adverse events,AEs)种类及次数进行记录。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对成人难治性癫痫选择药物提供一定帮助。方法:本次研究已设定相关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2018年9月~2020年1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及门诊所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患者80例。详细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发病病程、入组前平均发病频率等。然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患者LEV或LCM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发作。并于服药后第3个月、第6个月对患者进行发作频率与服药期间不良事件进行统计。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整理分析数据,分析患者在第3个月、第6个月发作频率是否有所改变,二者之间是否具有差异性;在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频率,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种AEDs在用药第3、6个月均可改善难治性癫痫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发作频率(P<0.05),且二者于第3个月时的发作频率相互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于第6个月时,LCM组控制癫痫发作频率疗效明显优于LEV组。在第3个月时,两组药物总有效率组间并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第6个月时LCM组总有效率略高于LEV组(P<0.05)。对两组AEs发生率相互比较,并无重大不良事件发生。两种AEs组间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LCM与LEV,两种药物在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过程中,均可以耐受。LEV与LCM对均可成人难治性癫痫添加治疗有一定疗效,且LCM在长期服药疗效优于LEV,安全性与不良反应均可得到相应的保障,可以作为一种临床添加药物治疗难治性的癫痫的新的选择。结论:1.选择LCM或者LEV均对成人难治性癫痫添加治疗发作频率具有显著降低作用。2.在长期服药前提下,LCM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的疗效优于LEV。3.LCM与LEV具有良好耐受性,且安全性相近,不良反应轻微。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分析脑血管疾病患者人群的口腔疾病情况;分析比较口腔疾病情况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人群和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人群中的发病特点。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49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口腔疾病情况调查。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身高、饮酒史、吸烟史、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受教育程度(分为<9年和≥9
目的:调查隐源性卒中患者中卵圆孔未闭的发生率;了解PFO介入封堵术对18个月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卒中复发的获益,即是否会降低卒中复发风险;探究年龄、性别、卵圆孔大小等因素是否为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复发的原因之一。方法:选取2018年9月15日至2019年3月15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且临床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共9469例),根据TOAST分
目的:利用3.0T HR-MRI探讨颅内前、后循环动脉狭窄病因分布、危险因素及不同颅内动脉斑块影像特点。方法:收集2019/11-2020/12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行HR MRI颅内动脉狭窄患者262例,探讨颅内前、后循环动脉狭窄高危因素、病因分布的差异,比较不同颅内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表现及其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结果:1.本组病例中前、后循环及前后循环均受累为128例(45.86%)
目的:研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痛性强直痉挛(P TS)的临床特点及PTS对NMOS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确诊的NMOS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2015年IPND修订的NMO SD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电话调查,主要用到的评分量表有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RS)、Penn痉挛频率量表(PSFS)、修订的疲劳影响量表5项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住院患者诊断延迟时间的影响因素及确诊后依从性相关因素,为临床医师早期识别及缩短诊断延迟时间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同时为依从性差的特定人群提供更好的管理措施。方法:收集符合2018版Mc Donld MS诊断标准的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患者,并筛选出确诊年龄在18岁及以上的诊断延迟的病例39例,通过查阅病历资料和电话访问等形式获得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自发性脑出血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了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记录其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等一般情况,高血压等既往史,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等血生化指标,NIHSS评分、出血体积与位置、是否破入脑室等病情资料,分别在出院时和发病6个月时随访m RS评分,评估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自发性脑
目的:通过比较合并不同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患者之间的临床、血液学指标,探究伴有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的NMOS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患者中符合2015年成人NMOSD诊断标准的患者169例,收集基本资料、病史、血液化验结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初诊时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进展速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20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77名ALS患者作为病例组,体检中心的16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其基本信息、疾病信息、SCr,应用ALS功能评定量表修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探讨其防治方法,以改善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诊断为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经筛选后,有416例符合入组条件,其中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48例,未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368例。比较未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No-SDH C组)、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D
目的:出血转化作为脑梗死常见并发症,往往预示着更差的临床结局。本研究旨在探究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至2020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患者作为出血转化组,同时期纳入与之匹配的无出血转化的脑梗死患者作为非出血转化组,所有患者均未接受溶栓等再灌注治疗。入院第2天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及部分血常规和生化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