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场域论——中国社会发展中的诚信问题研究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_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信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必要前提,是社会和谐运行与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今天,诚信的价值在各个领域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然而中国却是伴随着深重的诚信危机进入21世纪的。 面对中国严重的诚信问题,很多学者对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总体上还不够深入和系统,特别是缺乏能统摄涉及各个领域、各个主体的诚信问题的整体性考察。 为此,本文将立足社会哲学层面,引入场域理论来研究诚信问题,并以诚信场域概念为理论核心,构建解读诚信问题的理论平台,运用构建的理论平台分析当代中国诚信危机的根源,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对策。 本论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诚信场域论:解读诚信问题的特殊视角。本章在对诚信场域这一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剖析了诚信场域构成要素即诚信规则、诚信资本以及诚信惯习,提出了诚信场域就是使带有一定诚信惯习的行为人围绕诚信资本竞争,从而表现出一定的诚信价值倾向和诚信度的社会意义空间。诚信场域的基本运行逻辑是“输者为赢”,它具有规范主体诚信行为、陶冶主体诚信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多种功能。本章最后对诚信场域类型进行了划分,并给出了定量与定性两种评价方法。 第二章诚信场域的生成与流变。本章运用马克思主义“源”与“流”的理论考察诚信场域的变迁过程。首先分析了决定诚信场域生成与流变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现实条件,然后提出了决定诚信场域生成与流变的内在因素即诚信基因(主要区分了工具诚信基因和价值诚信基因)。现实条件与诚信基因共同决定了诚信场域的现实状态及其变迁过程。它们同时使诚信场域呈现出明显的历史阶段性,这里主要分析了两种基本的诚信场域即传统诚信场域与现代诚信场域的特征。 第三章中国诚信场域的传统形态。本章提出中国传统诚信场域具有四大基本特征:价值诚信为主,工具诚信为辅;软规则为主,硬规则为辅;诚信资本的非均质化;诚信惯习与诚信场域的双动态循环。其次提出了形成中国传统诚信场域的三大根源即农耕文明、集权专制和儒家道统。中国传统诚信场域具有适应小农经济的发展和束缚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双面效应。因此,这种诚信场域在近代中国发展商品经济过程中遭到了巨大的冲击。 第四章建立中国现代诚信场域的曲折进程。从鸦片战争开始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传统诚信场域不断向现代诚信场域过渡,迄今形成了过渡性的中国诚信场域。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为现代诚信场域准备了各种条件,同时还取得了重大成果:工具诚信获得了较大发展,诚信硬规则不断加强,诚信资本向现代化转向。在这个曲折进程中也有不少缺陷与不足:一是对传统价值诚信的全盘否定,二是缺乏对良性工具诚信的培育,三是未分清两个层面的诚信标准。此外本章还涉及到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现代诚信场域建设的重要作用。 第五章现阶段中国弱诚信场域探源。本章首先用诚信场域理论中提出的定量评价方法对中国现代阶段的诚信场域进行了评价,对我国现阶段的弱诚信场域进行了阐述。接着详细分析了现阶段中国弱诚信场域形成的三大根源: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供不应求,二是制度转换过程中硬规则的缺失,三是不协调发展为弱诚信场域准备了主观条件和客观环境。三者共同作用导致了中国目前的弱诚信场域状态或者说诚信危机。 第六章中国强诚信场域的构建。本章在论述构建我国强诚信场域所必须遵循的三大原则即公正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基础上,从两个方面提出构建中国强诚信场域的对策:一是促进社会主客体协调发展,奠定强诚信场域的基石,包括促进主体协调发展(特别是主体经济人格与道德人格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正,促进农村与城市、东部与西部的协调发展以及缩小个人贫富差距等四个方面;二是着力政府诚信,重构诚信场域要件,包括修复诚信基因、增加诚信资本、改变诚信惯习和重建诚信规则等重要举措。
其他文献
孔子理想的生命情态是君子式的生命情态,要成就这一生命情态需要从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四个方面入手,这四者分别对应着道德修养中意、知、情、行四个方面,是孔子生命情态
卢卡奇的现实主义艺术研究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在《小说理论》中,他将史诗时代表述为一种完整的文化,因为在史诗中主体与客体是统一的。在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中,他批判了资
教育伦理,从教育活动诞生之初,就与其紧密结合,是在教育活动中所涉及到的道德关系的综合,是当前社会人文环境下价值观的体现。从教育活动的本质来说,教育伦理最基本的性质应是其向